拥抱世界,坚持自己相信的!
——死亡与焦虑带来的启迪
共读回来,看到群里老师们的作品一个接一个,自己总是没有个人的领会,着急又不甘放弃。决定把课程综述打印出来,借助各位老师们的智慧和郝老师推文,慢慢咀嚼吸收。
今天在看《非理性的人》的课程综述,当读到第三篇综述,第9章《海德格尔》,读到“人存在的三个特性”和“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死亡、焦虑、有限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很有感触,虽然不知对错,但是有了想发声的欲望了。
一、“人存在的三个特性”指:
心情或感情、领会或理解、言语。
1.心情
心情像酵母一般使我们的整个存在活跃起来并且弥漫其中。海德格尔认为,最根本的心情是焦虑,是对虚无的体现,是生命有限性的体现。
【焦虑一词重新被定义,焦虑如影随形,浸透于我们的每时每刻。是一种自我觉察,并不是一种糟糕的心理疾病。】
2.领会
领会是对存在的领会,我们的存在扎根其中。当我们看的时候,世界就在我们周围展开,世界的这种展开性或保持开放性必定是永远给予的,没有展开他就无法存在,因为存在总意味着超越他自己,站在一个在他面前展开的世界里,万物无遮无蔽,(也都处于遮蔽状态)。
【我们都应该展开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全情卷入进入,再突破出来,在不断地展开和遮蔽之间不断超越,让自己真实的存在。】
3.言语
不说话也可能成为语言,这是心灵的默契。人的本质是在文化当中长大的,在不同的语言中塑造出来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新教育倡导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就是要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就是在这种共读的场里追寻更好的自己。】
二、“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中,讲的是存在是一切存在物得以彰显的场景。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质也在形成过程中直到呼吸停止的那一天,没有理解这一条就处于常人的状态就会随波逐流,因为常人是没有自我的。
【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无限努力与无限信任。】
三、死亡、焦虑、有限性
1.死亡
死亡是确定的,是无人可以代替的,是随时随地都可能降临的。
2.焦虑
焦虑不是恐惧,是惧怕虚无的奇怪情感。
那自行显现出来的作为我们惧怕对象被感受到的正是“虚无”。
海德格尔认为,虚无是我们自己存在里面的一种“在”。
这种虚无的焦虑同我们须臾不可分离,焦虑就是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的我们的存在本身。
【没有安全感会出现焦虑,感觉不到自己真实的意义是会焦虑。就如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不知为何时就会焦虑。寻求到生命的意义,找到职业认同后,工作便充满了挑战和趣味。】
3.有限性
海德格尔认为,人之有限是因为这“不”“否定”贯穿于他的存在核心。这个“不”来自存在本身。
人是有限的,因为他生活和活动在有限的存在的领域之内,人的真理也总是掺有非真理。
【人总是欲望无穷大,但是能力又支撑不起梦想。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是获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根本。】
三、我结合自己经历的一点领会
“死亡、焦虑、有限性”这几个概念萦绕在我心头,牵出了一些回忆和感受。
首先我在想:我是谁?我们对“死亡”这个词语或者这个概念,到底认识吗?“因为知道死,所以想好好活一次”。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可真正明白吗?谁都知道死,那每个人真的知道“死”意味着什么吗?
我感觉到,其实人是麻木的。
就拿我来说,我的“焦虑”更多来自于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其次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场”。
我不是恐惧而是被恐惧吓懵了,然后就不去思考恐惧本身了。
我对死亡的认识比较深刻的有四次:
第一次是姥姥去世,当时她就在我的怀里,我亲眼看着她闭上了眼睛,那时我才上初中,我没有恐惧只有伤心。
第二次是父亲去世,但我不在现场。只摸到了他冰冷的脸和手。这次,我是疯狂到迷茫,是无知觉的,然后是在岁月中伤口持续隐隐作痛且无药可医的。那时我18岁。
第三次是我的姨母(也是我的亲生妈妈)坠楼而亡,我没有看到她任何的面容,因为已经没有可以看的完整的面容了。那次我是怕,甚至持续了一个多月,夜夜梦到她在黑夜乞讨,无家可归。那时我32岁。
第四次是同事兼好友的丈夫因车祸突然去世,那次我哭的最厉害,是真的恐惧,恐惧来自于突然,来自于“随时随地都会降临的死亡”,那时我快40岁了。
这四次死亡的经历,都并未唤醒我对自己“死亡”的真正认识。
真正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于当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脑子里莫名的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化成一缕尘埃消失在茫茫宇宙,自己将永远不再存在。每当这个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恐惧,恐惧到无所适从,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念头。似乎这个时刻才会如一声惊雷惊醒自己的生命一般。
我在想,如此深刻的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渴求,为什么在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又会消失呢?
或者说并没有消失,而是始终潜藏在我们的意识里,化作了我们的愤怒,化作了我们做事情的动力感不足,化作了我们报复性的消耗自己活着的时间。
这种情形应该是对虚无的反应,这种恐惧是因为自己的“不存在”,是希望自己能够存在,是害怕自己不再存在。
海德格尔说到的本体论中提到的心情,因虚无而焦虑,而焦虑并不是因为有限性,而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
这一句使我明白了,原来虚无是因为总认识不到人的有限性,总是在自我否定,没有真正接纳自己,也就是没有给自己一个存在的“场”。
我们应该安顿好自己的灵魂,然后勇敢地向着心中所爱去求索,自我感知就会越来越强。
那我们到底是该焦虑?该恐惧?还是不该焦虑?不该恐惧呢?
我想,焦虑和恐惧都是一种自我体察,它在告诉我们,不要沉沦,做自己想做的,坚持自己相信的,活出自己吧!
世界无遮无蔽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去认识它,从而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拥抱世界,拥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