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

孩子自四月初开学后,学校为了防患于未然,周末也没放孩子们回家,用看电影、户外活动等哄着孩子们待在环境相对安全的学校。对于我这个只管按时接送的全职妈妈,就把闹钟的重复周期调成了每天,是周几都不需要关注了。

今天下午看了下朋友圈,才知道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距今已经十二周年了!

我们一家来到这个城市也十二年零一个月了。

十二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

那是二零零八年的四月初,由于老公的工作需要,我和婆婆带着不满一岁的女儿,随他来到四川绵阳这个我们从来没听说过的城市。

对于北方人 ,初来乍到一个口音、饮食、气候完全不一样的城市,开始是不太适应的。

在老公新工作单位同事的帮助下,我们暂时在市中心租了一套房子,开始试着适应和习惯这个新的环境。

一个多月后的下午二点多,我在床上哄着女儿睡,婆婆在旁边织毛衣。

女儿在床上翻来覆去,突然,我感到床一阵摇动,正在诧异:这小人儿能把床摇得这样厉害?!

接下来,摇动的幅度越来越大,还伴着“轰隆隆”的声音,窗外的电线杆也随着来回摆动,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婆婆大喊一声:“不好,地震了!”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的我,急忙抱起女儿不知所措。随着剧烈得地动山摇,还有窗外人们嘈杂的喊叫声,我心里急得要命:怎么办?怎么办啊?

这时候,我和婆婆第一想到的是先把孩子保护好,就把她往床底下放。孩子被吓哭了,抓着我不肯放手,我不忍孩子这样害怕这样哭,便只好抱起她。

一片空白的大脑,缺乏地震常识的我们,就只有原地呆呆地立着、等待着……

不知道到底摇了多久?因为对于我来说,这个时间很长很长,每一秒都是恐惧。

后来,房子终于停止了摇动。我们随着邻居们急忙下了楼,来到了小区旁边市中心医院前面的广场上。

不一会儿,广场上就挤满了人 ,也陆续有受伤的人被背着来医院救治。

受了惊的人们,这会儿冷静下来,有的急忙跑去学校接孩子,更多的是开始打电话寻问其他家人的安全情况,可是这时候电话几乎是打不通的。

我们最担心的是在公司上班的老公,电话联系不通畅,打了很多次才联系上。几个小时后,他终于赶回来找到了在广场上的我们娘仨。

我那时就只有一个念头:家人在一起,无论生死,心理是踏实的。

后来我们联系上老家的亲人时得知:他们通过新闻,很快知道了这次灾难,电话却打不进来,真是心急如焚。那天晚上,我们才终于拨通了一个电话,告知平安的消息。

后来余震不断,人们都不敢回家。我和老公回家拿了一张折叠床和小凳子,让女儿和奶奶多少可以躺一下休息。

我和老公实在休息不好,觉得太累了,决定晚上还是回家休息。怕睡得沉,我们把空的易拉罐盒摞的高高的,放在桌角上,这样如果有一丁点震动就可以听见。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是在这个广场上度过的。

我们所在的城市因为相对来说地势平坦,除了楼层高的因为剧烈摇晃导致家具砸伤人的情况,相对来说受伤的是比较少的了。

这个时候,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活上的。我已经记不清我们一日三餐具体是怎么解决的了,但是清楚的记得,那些卖小吃的商家,在这种情况下,冒着危险在店里把做好的小吃卖给需要的人们,却没涨一分钱的价。

我们从一家卖炸肉串的店里,买来一些肉串,还是以前两元一串的价格,只觉得味道比以前更好吃。

还有沿街兜售方便面的一位年轻小伙子,也只是按市价在卖。

周边的商家,没有一家趁机涨价,发国难财的。

还有一起避难的人们,虽不认识,还是会互相帮助。那几天还常常下雨,我们没有雨棚,旁边的人就让我们把床搬过去和他们一起在棚下避雨、休息……

那一段日子,我被这个城市的人们感动着,所有的恐惧都被暖化了,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和这里的这群人。

后来老公这边工作结束,我们没有像以前那样随他去另一个城市,而是把家安在了这里,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员。

到今天,不知不觉已经十二年过去了。

我们喜欢上了这里人们说的有味道的四川话,喜欢吃麻、辣、鲜、香的火锅和串串,各种色香味俱全的小吃,喜欢那满大街养眼的美女、帅哥,喜欢走在那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街道上,喜欢四季都有的绿色美景……最主要的是喜欢这里再遇到地震依旧淡定打麻将的热情、友善、乐观的人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