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学习的源动力

读梅拾璎老师《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有感。

在读梅老师写的这本书之前,我也常常看一些育子的书籍、文章或者网友的评论,对于“亲子关系”在家庭当中的重要位置,我的眼前似乎总蒙着一层纱。女儿读小学后,每天用来玩的时间极少,到了中高年级以后,更是把学习和练琴当成头等大事,玩耍更是一种奢望。

我曾有过见不得女儿“玩”一下的情况,如果没在学习或者没有练琴,就觉得她“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我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她,小低年级时候还好,到了9岁起,她开始反击我,甚至有一次我们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那次大冲突后,我哭了很久,也反思了很久。我惊醒,女儿长大了,再用从前“命令”的口吻要求她已经不合适。我回忆女儿平时学习时的样子:懒洋洋地不想动,拿起笔半天不落下,书本掉到地上可以花上5分钟拾起来。给她安排的妈妈牌作业,虽然顺从,但从书写的正确率、工整度来看,她完全是应付。

她练琴的时候我不做任何事,守在她身边,错音、错节奏、错指法,我马上纠正她。女儿不耐烦,又不敢违抗我。她的学习兴趣、练琴的兴趣完全提不起来。

哭过以后,我努力平息自己的内心,回想我对女儿所做的这些“要求”和女儿的常态来看,我发现是我错了。这个时候,女儿即将跨进4年级的门槛。

做出改变对于我这样近十年凭自己对家庭和孩子 一手操办的妈妈来说,改变从前的模式有点困难,可是再困难也要改变。

最初我没有想那么深远,内驱力这个概念我还不甚清晰。我要做出的第一步改变是,练琴不再“管”了。我不再坐在她旁边喋喋不休,将练琴这件事完全交由她自己。当然,她承担的后果是回课的时候错误率太高,经常被打回作业。虽然不“管”了,但我也没有放松,提醒还是要有的,但讲话的方式变成了善意的提醒,用她或者别人听起来都能接受的方式。

学习这件事,我隔一段时间就跟她推心置腹地聊聊。我会讲一些我们共同认识的优秀的人如何努力,但我不会用别人的优秀来打压她。女儿经常喜欢用班上某某比她弱的孩子来给自己当垫背的,这个时候我会开玩笑似地对她说:“你怎么不跟人家优点比,恐怕一比你就输吧?“这个时候女儿会哈哈大笑,虽然至今她也偶尔会拿出别的的“弱点”来强化自己,但她心里懂得,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是可笑的。

我给女儿的学习划出了几个方块,给她认真地建议,这些建议也是在她首肯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数学哪里完全掌握、哪里还存在个“大怪“需要攻克;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方面不行,我去帮她找网课、买书看;英语是她比较轻松的科目,我帮她制定复习计划。

我给女儿讲全世界无论多重点的大学,里面的高材生都会合理利用时间。现在对一个小孩子讲高效有一点复杂,我就建议她执行每一项学习任务时,按时间块划分,就会省出很多时间用来玩或者阅读。只要她把每天的小任务都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归她所有,绝不会看她闲着再布置学习任务。

因为有了计划表在前,前期执行起来不尽人意,但孩子愿意随着我的改变而改变,而我也让她真正的体验到:“哇,妈妈,真的这么快就完成了!我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了?”

我高兴地对她说:“当然可以,时间全归你!”

慢慢的女儿体验到了高效带来的好处,尽管不是次次都能执行得如成人般完美,但已足够,我要留下很多时间慢慢的等她变好。孩子改变的前提是,家长要先改变,否则又成了家长颐指气使,孩子委曲求全。

假期里,钢琴老师建议学生每天练琴3-4小时。进四年级的暑假,我们坦诚地跟老师说了实话:每天练琴时间仅有2个小时。但就这2个小时,女儿不再是从前练4小时的状态,那时她练着练着要躺一会,或者跑下来喝水、上厕所、讲笑话、摸摸脸、看看窗外的小鸟。这2个小时,是高效地利用上了。

钢琴老师听了我的话不住地点头,特别是当他听到女儿自己说出“我只练2小时,但是我是高效地练”的时候,陈老师的眼睛明显一亮。

梅老师的《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书中说,“紧贴孩子的心,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我想,女儿现在10岁,虽然有时会逆反,但多数我们的关系是和谐的,是亲密无间的。我理解她,不想学奥数咱就不学;我关怀她,跟同学吵架了我抱着同理心去引导;我在精神上满足她、凡事尊重她,她爱这个家、爱这个世界,最终她会”向外探索,开始想满足父母的期待和要求,才有学习的后天动力。“

“趁孩子还小,把他引入阅读的园圃“,这是梅老师的第二个建议。我真庆幸,我是一个爱阅读的人,虽然对育子的方法和知识懂得甚少,但无形中误打误撞,让女儿从小就爱上了阅读。经常有人跟我讨教,我是怎么让女儿爱上阅读的。我回忆了一下,我很惭愧,我是个懒妈妈。在阅读这件事上,我极少给女儿陪伴,极少亲子阅读。

我们家习惯各自拿一本书看。在女儿小的时候,我们把手机藏在她的绘本里,装模作样地看手机里面的书。到了她读小学以后,能理解我们了,我们在手机上看书会很坦诚地告诉她:暂时去买这本书有点贵,要花100多块钱,所以我们花2块钱买的电子书,爸爸妈妈其实不是在玩手机。时间久了,女儿知道我们不刷视频、不玩游戏,她更没有手机瘾。

“阅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如果孩子现在还没建立起阅读习惯,家长千万别偷懒,亲子阅读是习惯养成的必经之路。你要求他看书,没有给他一个”看“的环境和引导,他怎么能看得下去?

梅老师的第三个观点:“真正去了解一个孩子“。当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我才知道我一直站在成人的高度看待女儿,或者说我一直忽略她内心感受。梅老师说,没有一个孩子是不爱学习的,爱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当我的女儿有一个阶段数学出现问题后,我重点着手卡点式地帮她巩固数学知识。课堂没有听懂的,我们在家里想办法。

我们不上补习班,得幸女儿才小学我还有能力辅导,我带着她找网课资源,点对点地复习,一周就追上来了。当女儿在后面的数学考试中,成绩追回来的时候,她的自信也回来了。这个宝贵的外部力量,是推动女儿排除学习障碍的动力。

我现在特后悔女儿在幼小阶段自己的一些行为,一些女儿能亲自动手的事情,由于我的过多干涉,一步步削弱了女儿体验世界的探知欲。当我看到一位爸爸分享她1岁4个月女儿使用筷子吃面条的视频,我才意识到女儿如今很多方面显得“笨拙“是我这个妈妈一手造成的。

今天,我读此书深有感悟,距离女儿青春期还有几年,我要沉下心学习如何做个明智的家长,注意与女儿沟通时的言行和方式。只要我坦诚与她贴心,找到我和女儿间平衡点,相信她愿意与妈妈交朋友,不会成为对立面的母女。


文/小学生陪读日记原创 图/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学习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