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很容易的事吗?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大早就起来,跑到交大篮球场去锻炼。过年期间,球场上很空旷,只有寥寥几个人。我做了下热身活动后,就一个人投起篮来。

这时,一个大叔带着两个小孩来到了篮球场,大的小孩大约读初中,手里拿着一本书,看样子好像还在背诵。大叔过来和我一块儿投篮,看着小孩在操场上大声地背书,我感到很奇怪,号称爱学习的我,也做不到这样啊——大庭广众之下背诵。

不一会儿就和大叔聊开了,以前我是不大喜欢和别人聊天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喜欢和别人聊天了,觉得跟别人聊天还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和聊得来的人。一般来说,面对陌生人,最想表达出来的,大多是自己说得最多的,也是最精华的思想,虽然有时候难免有刻意和夸大之嫌,但听得多了,你自然也就知道了如何去辨别,如何去挤掉其中的水份。

大叔是西南交大的数学老师,原来也在电子科大当过老师,后来调到了交大。大叔做到了博士后,35岁就评了教授,是典型的学霸,很喜欢学习,孩子是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从他小孩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大叔说,现在有些朋友的小孩数学不好的,都交给他辅导,一般两个星期就能见效。在他看来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先把思维方式搞正确了,再去训练解题技巧和方法,可现在的学校教育,很多老师老师不知道也不会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一上来就去解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搞题海战术,有的甚至连教材都没有搞懂搞通搞透,只知道刷题,是完完全全的本末倒置。

好的学习,应该是从构建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型开始。

而好的启蒙老师,则非常重要,想想你最喜欢的、学的最好的那门功课,是不是从遇到一个好老师开始的?

模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数学是用数学的语言在描述事物,大师都是善于建立模型的,有了它,对于别人的观点,拿来一验证,就知道别人的观点是否正确,当然,模型也是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有很多人曾花大量的时间去建立模型,但一旦建立了却受益无穷。

至于语文、英语、历史……则是多背诵,多场景地背诵,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自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为什么有些人在高中时成绩很好,到了大学就跟不上了?因为高中的教学基本上是填鸭式的,只要你张开嘴巴,接住老师喂过来的知识就行了,大学及以后的学习,则更强调自学,没有人给你干货,没有人监督你,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越学到后面越吃力。

智力是在增长的,直到35岁可以达到顶峰,通过学习可以提升智力,学了就要用起来。现在经常说的“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是有科学依据的,经常练习一个技能,相关的神经元连接会慢慢长在一起,而且外部还会包上一层髓鞘质,神经元就好像是电线,髓鞘质就好像是抱着电线的塑料皮。有了髓鞘质的包裹,电线就不会漏电,传输速度就会更快。练习越多,髓鞘质包裹得也越厚,技能就越纯熟。

但是髓鞘质毕竟是血肉长的,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衰老和生长。如果一个技能长期不用,髓鞘质就会慢慢剥落,使用效果也就不行了,脑子真是越用越活。

学习也要有规划。该拿的学位和奖项,越早点拿到越好,一步慢步步慢。对照我自己回想一下,像那几个学位,早在十年前就该拿到,现在再去拿,成本成倍地增加。

但庆幸的是,还不算太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是很容易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