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速时代,年轻人总是嫌自己跑的不够快。一直告诉自己,努力点,努力点,再努力点,才有可能跑到前面去,才更有机会亮出自己,才能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
01
亚马逊CEO贝佐斯和Airbnb的CEO 布莱恩·切斯基在谈论到共同的偶像巴菲特时,切斯基问贝佐斯:“你觉得巴菲特给过你的最好建议是什么?”
贝佐斯说:“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是啊,我们不是不愿意变富,只是不愿意慢慢地变富;我们不是不愿意变美,只是不愿意慢慢地变美;我们不是不愿意变瘦,只是不愿意慢慢地变瘦……
我们想快速致富,立刻变美,马上变瘦……
所以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几个小妙招,马上带你赚钱》《只需几分钟,还您一张白嫩无暇的脸》《跟我做,一个星期,包你瘦十斤》等等这类文章总是一下子就抓住我们的眼球。
但其实,我们不是一天变穷的,也不是熬了一夜就变丑的,更不是大吃大喝一顿就胖起来的。
如果真的有上帝,他一定很为难:“这些人要求太高了,长期造的业,一下子就要变好,这太让人为难了。”
02
网上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我长舒一口气,如果没有实现呢,就自怨自艾。
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
事实上,看一本书根本不能马上让我们变得深刻。要想变得深刻,需要看很多本书,走很多路,见很多人,感受世间万物,才能变得深刻。
人不是一下子长大的,是慢慢做了很多事之后,一瞬间长大的。
你看,小时候我们快乐的时间总是很长,因为我们干什么总是慢慢来。即使是课间十分钟,也够我们踢几轮毽子,跳几次皮筋。
但现在,十分钟,刷着手机突然就没了。
时光倏忽而过,时光慢慢流逝,全在于我们的心。
03
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很多慢慢来的道理:
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再比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我们知道很多这样的道理,但道理再明白,也阻挡不了什么都想要快速实现的那颗心。
因为我们每次一打开网络,就是《同龄人已经月入过万了,你还在月入三千》或者是《你已经被同龄人抛弃了》……每次看到这种文章,我都特别焦虑。
怎么办?别人都在进步,只有我在原地踏步吗?
人家都月入过万了,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呢?
文章怎么写得那么好,我怎么就不行呢?
所以网上出现很多大咖,一招教你变现,拆爆文,找套路,月入过万不是梦,那种文章点击量超高。
我从来不信什么套路,我可能会相信有写作技巧,怎样把文章写得更通俗易懂,让读者更明白作者的观点。
我也更相信,有深度的文章一定是作者读过很多书,经历过很多事,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写出道理深刻的文章来。
所谓写作技巧,应该建立在深厚的文学功底上,而不是什么花架子。
04
在我参加的写作群里,有一个共识:50万字以下不要谈风格。
鱼也说过,你所写的前100篇文章根本不能叫写作,只能说是对一个事件的描述,文字很粗糙,情感表达的也不好。
50万字的练习加上大量的输入,会让你的文章焕然一新。
但是在那之前,你要先熬过去那段无人问津的寂寞时光。
就像巴菲特被称为“股神”,他99.8%的资产也是在他50岁后赚到的。
我们学写文章更是要经历一个学徒期。
大家熟知的六神磊磊是原新华社重庆分社资深时政记者。
咪蒙是原《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首席编辑。
他们在传统纸媒还很兴盛的时候,每天都在练习写作,老编辑会给他们传授各种技法,学徒期为3-5年。
而现在我们,期望着一个月写作就能速成,一篇文章就能过稿变现,除非你有很高的写作天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
06
写作这条路,很漫长。
很多人坚持不到最后,也根本没有什么速成。
你只能把自己的感悟一点点打磨出来,熬出来,还要加点料,做好摆盘,让读者不仅看上去食欲大动,尝起来之后也念念不忘。
50万字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门槛,很多人被拦在了门槛之外,槛内人没你想象的那么多。
写作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精力的打磨,在反复锤炼中提升品质。
我们都需要开拓自己的眼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感悟大道,形成笔下之文,写作这件事,慢慢来,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