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光基础第4课心得体会

第1个体会关于行为主义的定义

老师的定义非常的精简, A是因; B是行为; C是果。

如果因为a产生了B,那就是应答条件化,也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如果是C产生的B,那就是操作性条件化。

我的理解:这是我见过迄今为止最精炼的关于行为主义的定义。其实经典条件反射说的是人的本能反射,比如我们见到食物分泌唾液,经典条件反射就是利用这种本能来强化习惯。华生就是利用经典条件反射来进行开展工作的。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其实就是强化与惩罚,斯金纳就是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来开展工作的。

第2个体会,关于行为主义的口号: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我们能看到我们所想知道的。

我的理解:行为主义特别反对对内心的认知,他们认为那样不科学,因为不可测量。所以行为主义认为可以观察到的才能被知道。行为主义将内心的活动比作一个黑箱,他们认为这个黑箱里面发生了什么根本不重要。这当然与精神分析等流派有尖锐的矛盾。

第3个体会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

两组词,第1个是刺激,反应;第2个是强化,惩罚。

我的理解:从远古时代的单细胞生物开始,就会对刺激作出反应。我们作为人类,也是单细胞进化而来,当然也会对刺激作出反应。强化和惩罚用在一些动物身上,会有一些很好的效果。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级动物,但也是动物的一员,强化和惩罚对于我们同样适用。

第4个体会,关于行为主义的几个大咖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华生的婴儿,斯金纳的鸽子,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巴甫洛夫的狗,巴普洛夫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开端,有趣的是巴普洛夫至死不肯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始终认为自己是生物学家。

桑代克的猫,他用猫做迷笼试验,他用猫尝试错误找到出路。

华生的婴儿,刺激反应模式,他认为环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他和高尔顿的遗传理论观点恰恰相反。华生曾经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把他训练成你所想要的任何人。他的训练方法就是使用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当然后来的心理学家证明他错了。因为不仅环境很重要,遗传也很重要,个人心理认知也非常重要。

斯金纳的鸽子,他最疯狂的事,做了一个斯金纳箱,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里面。有记者问他,如果在你的理论和孩子之间选择把一个烧掉你会选择什么?他居然回答我要选择把孩子烧掉。我个人认为他是因为用这种言论来吸引大家对他理论的注意。

关于班杜拉,有三大贡献,一是观察学习,二是自我奖励批判(我理解为自我效能感),三是调整自我,不被环境所左右。

行为主义不看解释,只看刺激和结果,行为主义把心理过程看成是一个黑箱。

精神分析却非常看重解释,当然后来的现象学,构建理论等也很看重解释。

我的理解:我们可以很有趣的来对比各大流派之间的分歧,从而像拼图一样拼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画面。

第5个体会,关于强化和惩罚

强化就是做了之后增加了对象行为的频率。

惩罚就是做了之后减少了对象行为的频率。

正强化,就是给对方喜欢的刺激,增加对方行为的频率。

负强化,就是去掉对方厌恶的刺激,增加对方行为的频率。

正惩罚,就是给对方厌恶的刺激,减少对方行为的频率。

负惩罚,就是剥夺对方喜欢的刺激,减少对方行为的频率。

举例:假设孩子喜欢糖,不喜欢做家务。

我们给孩子糖,增加他自觉写作业的频率,这就是正强化。

我们减少孩子做家务,增加他自觉写作业的频率,这就是负强化。

我们打骂孩子,减少孩子不按时写作业的行为频率,这是正惩罚。

我们不让孩子出去玩,减少孩子不按时写作业的行为频率,这是负惩罚。

老师说:正强化和正惩罚傻子都能用。当求助者求助到我们这里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再用正惩罚和正强化了,因为用他们的方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必定无效。我们需要用的是负强化和负惩罚。

我们专业人员需要重点学习:负强化和负惩罚。

同时要做到温柔的坚持(理论上来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的理解:在亲子关系中尽量用负强化和正强化,因为负惩罚和正惩罚弄不好会弄巧成拙,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温柔的坚持,其实就是温和而坚定,也是不带敌意的拒绝和不带诱惑的深情。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因为我们也是活生生的人,很容易被激起情绪,需要修炼,这就是李老师为什么说从理论上来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6个体会,关于学习。

第1个是习惯化。

我的理解,就是习惯了,比如夫妻经常吵架,孩子一开始比较惊恐,后来见的场面多了,也就习惯了,对父母吵架也就不害怕了。

第2个是经典条件反射。

第3个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7个体会,老师反复强调,要运用运用再运用。

第8个体会,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学历。

老师说:人们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不是看学历,而是看能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我们发现理想与现实越来越远时,越要坚定的走在路上,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我的理解:以问题为导向。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

第9个体会,关于职业。

老师说需要时间加实践

我的思考:理论很重要,实践也同样重要,时间也很重要。日照的千年银杏树为什么那么有名,那是因为它活得足够久。

第10个体会,关于人本主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第1层生理的需要,第2层安全的需要,第3层爱与归属的需要,第4层尊严的需要,第5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可以大致理解: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了之后,才能有高层次需求的产生。

举例:在战场上战士们为了喝水,不顾安全的需要。因为喝水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更低一层。

谚语: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适用于绝大多数人,不适用于少数的圣人。

我的理解: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用于管理中,姜会非常好用。

第11个体会,人本主义中的自我。

自我:我认为我是谁。

提起人本主义,一定要想到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理论。

我的理解: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理论,已经成为了现代心理咨询的一个基础,就是把来访者看作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人,只需要用我们理解他的话去重复他的意思,来访者不需要我们的指导,他自己就能指导自己。我觉得核心要义是,充分尊重来访者,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12个体会,老师再三强调要在生活中运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第13个体会,关于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天平的两端。行为是怎么做,认知是怎么想。

认知: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对过去、当前和未来的看法。

钟友斌教授的认知领悟疗法,他所说的认知不是这里说的认知,而是类似超我的一种东西,属于精神分析流派。

而普通心理学认为:认知就等于认识。

第14个体会,关于认知的流程

按照认知理论模型,认知活动的整个流程,是由紧密衔接的若干阶段组成的,首先是刺激物经感觉器官成为感觉材料,再经过以往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至此,构成一个知觉过程。通过这一知觉过程,个体可以对过去事件做出评价,对当前事件加以解释,或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期,这些评价、解释和预期进一步激活了情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

我的理解:感觉加意义等于知觉,知觉加评价变成了认知,认知导致了情绪。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ABC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A是事件, B是对事件看法,C是情绪。不是a直接导致了情绪,而是B导致了情绪。所以我们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就可以调整我们的情绪。

后面还有进一步发展出的abcde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是:调整不合理的认知。不合理的认知有三大类,11小类。三大类是糟糕至极,绝对化和过度概括化。

老师说:所有的心理问题都离不开人格,人格是核心。

我的理解:这又牵涉到了人格心理学,需要好好的研读一下。

第15个体会,关于郭念峰教授的人性心理学。

什么叫人性?

内涵:作为一个人,与动物质的区别。

外延:生理,心理和社会。

人性的理解:人精神属性为中心,也就是以人的心理属性为中心。

心理动力:来源于三种本能。一是延续本能,二是探究本能,三是依存(依恋)本能。

我的理解:我这是第1次接触郭念峰教授的人性心理学,我理解延续本能是生命繁殖的本能。探究本能是好奇的本能。依恋的本能是生命早期对重要他人依恋的模式

需要导致动机动机导致目标,我们就要去找需要(生理,心理,社会三种需要)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需要理论,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来学习不同流派的理论,以问题为导向。

第14个体会,关于心理健康。

郭念峰教授认为人人都有冲突,只要冲突不激化,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平衡好,就是心理健康。

老师说: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我们用力气让现实靠近理想,我们心理就越健康。

第15个体会,关于情绪。

我们高兴的时候,是因为欲望得到了满足,欲望得到了满足,是因为需求得到了满足,这个时候就要去查看,我们什么需求得到了满足。

李老师的话:负面的情绪是失控的欲望。

我的理解:可以对照自己马斯洛的5层次需求理解。

也可以对照其他流派的需求理论理解。

第16个体会,咨询的原则。

老师说:让来访者恢复的先前相对平衡的状态。

老师举例:我有一个老年斑,如果我接纳它的存在,我心里就不会有太多的冲突。

第17个体会,老师说:我们不是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而是要在生活中用来运用运用再运用。

第18个体会,关于打破重复。

一个强迫症病人强迫自己反复洗手,他心里明明知道反复洗手是不对的,但还是忍不住要洗手。这时候就要告诉他,你就应该洗手,你作为一个病人就应该反复洗手。这样我们就打破了他的重复。(需要后期再理解)

第19个体会,关于信访。

老师说:好吃好喝就是对信访人员的一种强化。

我理解:关键是看我们所做的事,有没有强化对方行为的几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阳光基础第4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