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应该如何适度地把握科学课堂

        青年新教师群体离开大学校门来到不同的工作岗位,面对角色的转换、心理期望的变化都会给新教师出一些“难题”。但新教师直接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适度地把握课堂”。本人针对小学科学课堂:新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下是关于研究的成果展示。

        在2019年4月12日成都市金牛区科学新教师研修教研讨论会中,有幸听了两位新老师的2堂课,一位是金牛区迎宾路小学周婷老师,另一位是驷马桥小学龚玲老师。在教学研修讨论会中,周老师的课程是《空气的热胀冷缩》和龚老师的课程是《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两位教师上课过程都非常出彩,同时也非常感谢周婷老师和龚玲老师的辛苦付出。这一次的教学反思是基于两个老师整体的教学风格结合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学生群体在科学课堂中做出的一些研讨:新老师到底该如何适度地把握科学课堂?

        在研讨会中周老师语言稳重平易近人,科学目标仔细严谨,风格温柔,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中用实验贯穿40分钟课堂。每个实验穿插条理逻辑性强,对学生课堂反馈的问题把握有一定经验。反观同学们课堂参与积极度很高,一堂课40分钟都基本全神贯注,跟着周老师的节奏走。在周老师的说课环节中,明确了知识目标是在课堂上已经完成了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参与度和学习度也达到要求。情感态度这一方面的话,仍还有一点欠缺。

        新教师群体身边的情况是:因为一周只有两节课的科学课,在小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被动的被老师所吸引,主动的想要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这种渴求程度不够。这里的渴求度指的是主动地去寻找课堂上给出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的心理欲望指数。渴求度不高也有很多缘由,不过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总结:1.学校课程设置时间,3-6年级一周两节科学课,1-2年级一周一节。这种时间跨度大,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会被打断。学生对当前课程十分感兴趣,但也会因为时间跨度大,到了下一个课程时,知识和兴趣度都会下降很多。这里就会造成渴求没得到及时的正反馈,欲望值就会降低。2.家长重视程度。小学仍是被升学压力支配的产物,语文和数学仍是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家长在巨大的成龙成才的压力之下,只能侧重需求,语文和数学最能直接反映孩子的只管成绩。这样的情形就会在孩子的心理留下科学不重要的映像。3.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力和沟通能力。这方面在专家教师和新教师身上体现的反差特别巨大。专家型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高超的沟通能力能保证他们能让科学在孩子和家长的心里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教师往往会忽略孩子是主体的这一教学本质,过分关注自身在课堂的展现和结果性目标的完成度。

        这就要求新教师学会适度地把握科学课堂,以便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中能通过过程性的学习体会、感受到科学学科的严谨性、实际操作性。当然适度的把握科学课堂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这个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形成科学和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情感态度,更要学会尊重伙伴、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

        在新教师研修教研讨论会中另外一位老师,龚玲老师的教学风格就很直观形象。在说课环节,龚老师提到自己带过三年的六年级,相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更有经验。但往往有经验的背后,也体现出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不当。

        在这里只提出我个人感官最强烈的一点,那就是龚老师整个课堂中,对学生很少使用敬语。这个就是把握科学课堂的小细节,不注意时可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深究也会有一些弊端出现。现在的小学生是一个有主观意识,且有发展潜力巨大的个体,你如何对待、如何塑造他们,你也将会得到一个相应态度和知识的反馈体系。

        信息社会,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量有很多。这种情形下,他们对自身的思考也比我们那个时代提前,换言之他们追求“精神质的体验”多过于“知识接受的多少”。教师如果一味的凭借超前的、更多的“知识量”去命令、去压制学生,可能目前会得到一定的积极反馈。但这种命令和压制行为是一种负反馈,只会适得其反。对待孩子是尊重,不是把控。

        新教师同时也经常会陷入“模仿我们脑海里固有的老师的形象”,但究其本质是应付不了现在多变的孩子群体。这就提出对新教师的要求:尊重孩子,终身学习前沿经典知识。新教师学会如何适度的把握科学课堂,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这个“如何”到底作何解也需要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不断的记录、反思、更新,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己面对的实际群体做出调整。但也切记不可闭门造车,应多与同辈和前辈交流心得,互利共赢,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把握方式。

        新教师如何适度地把握科学课堂?新教师群体需要尊重孩子,终身学习前沿经典知识,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教师应该如何适度地把握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