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优化中成长——读梁晓声的《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有感


    2021年10月16日晚上8:00–10:30我有幸在新乡市艺术中心参加了由副市长赵海燕主持的、市委宣传部和新华书店、十中联合组织的、市电视台播出的“我们的阅读观——朱永新、梁晓声新乡读书谈”公益直播节目。

      节目结束后我心潮澎湃地买了四本书,(每人两本)请作者签名,与作者合影。到家就迫不及待地翻看朱永新的书,老公次日晚上一动不动的读完了梁晓声先生的《我那些成长的烦恼》。读过便沉思着出去了。也许,他有很多感触吧,有了共鸣吧……我不没敢打扰他的心境。也纳闷里面写了什么。今天下午我有幸不去单位,便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我边读边哭,为梁家父母的不易,为孩子们的苦难成长,更为当时生活不易的千万家庭的父母子女、为自己的父母而泪流满面……

      然而我更为梁先生庆幸。庆幸他有一对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父母,更有循循善诱的师者、相亲相爱、无私帮助的同学,那真挚的情谊是人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和财富。所以梁先生在扉页中写道:

      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受到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宽容、希望,父亲的责任心,父母的舔犊情深有多么重要;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更从中感受到,一个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文中“哥哥的班主任、自己的班主任、美术老师”都在他迷茫、犯错的时候给了他正确的温和的理解和教育,指引他前行…… 刘树起、徐彦、单砚文三个同学的无私帮助和纯真的心灵给贫困交加的“绍生”带来了精神的慰籍和经济的缓解,“陈元元”、“正子哥”则在他幼年和青年时期给了极大的帮助。

      有人说,贫穷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让人迅速成长。

        同样出身贫寒的我,深有同感。读着书我眼前浮现出他和他家的生活,进而转化为我们的儿时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七岁的我已经在城里卖鸡蛋卖菜了,还敢和吃商品粮的官太太为一分钱理论,因为三分球就可以买一根冰棍啊!而那富有的百货大楼会计却偏偏要欺负我这个乡下小姑娘,那岂是我能忍受的?!到田里劳动,我只恨自己不是男孩子,力气小无法承担更大的劳作。我也深深理解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方面是生理原因,一个家族男性成员的所有一个染色体是一样的,永不会变,从这个角度讲,确实男孩是一个家族的根一点都不为过,而女孩则不是。另一方面,繁重的体力劳动确实需要男性,所谓“男孩不吃十年闲饭”就是指他们顶事儿,能为家庭分担责任了。再一方面,男孩子比女孩子能办事儿,能扛起事。邻居家因为有三个儿子就欺负我们,而我却无能为力。我从小就知道,所做的只有努力学习,有着更好的前程,改变家族的命运。

      很惭愧,在我有了能力之后,只会工作,在家庭方面管得极少。好在母亲家教好,姊妹过得都很好。我则为没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懊悔不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优化中成长——读梁晓声的《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