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撒哈拉的故事》

耽搁了几天,终于看完了《撒哈拉的故事》。初识这本书,是在2012年左右。当时我买了一大本三毛全集,里面就有这本书。当时的我有些触动,但没有细细品味,没想到多年以后翻起来又有不同的感受。

现在的你,一想到撒哈拉,可能会想到无边的大沙漠,会想到浪漫,会想到旅游。当你真的要住在那个地方时,你真的能够待下去吗?

那里的物质条件极其贫乏,没有淡水,没有电影院,没有任何象征浪漫的东西;那里的人都是撒哈拉威人,语言不同,习惯不同,风俗不一样;那里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沙漠。可是三毛,这个奇女子,愣是能让自己的生活在这么贫瘠的土地上开出花来。

正如作者所写的:“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的近乎优雅起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流浪文学开始流行,大家认为三毛是流浪文学的始祖。可三毛的文字并不是叫你去流浪,而是叫你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敢爱敢恨敢生活。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白手起家》。这篇文章记录了三毛刚来撒哈拉沙漠到在这里生活得如鱼得水的心路历程。

家的对面是垃圾场,住在坟场区,邻居的屋子里看不见一个人,只有不断的风剧烈地吹着。这是三毛对撒哈拉家的第一印象。家里空空荡荡的,荷西又要上班,收拾家里的任务就交在三毛手里了。

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到市政府去申请送水,熟悉一下当地的情况,办理结婚手续,清洗新家,和撒哈拉威邻居斗智斗勇,做一些粗重的活,去镇上买淡水,用铁皮炭炉子烧火…三毛写的轻描淡写,可我能读出她付出的艰辛。以前那个非常美丽,长发披肩,笑意盈盈的姑娘已经不见了,在这样的时刻,再没有什么事,比守护她的生活更重要了。三毛和荷西在沙漠里结婚了。

三毛的结婚和一般人也不一样,她收到的结婚礼物是荷西给她弄到的骆驼头骨。在结婚当天,穿着简单近乎随意,他们是第一对在此处公证结婚的人,三毛也可能是第一个走路去结婚的新娘。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完美得如童话。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如果是跟你,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以后还可以吃少点。

婚后,继续布置家。把墙糊起来,把棺材板木箱做成长沙发,买一些海绵垫,油漆一下书架,去垃圾场拾破烂,去总督府偷花,去“外籍兵团”福利社买菜只为了省一个录音机的钱,斥巨资买了五个石刻小玩意……三毛又开始风花雪月起来。

在三毛的这部作品里,我最大的感受是生命力与温情。不管条件多艰苦,她总能在贫乏的生活中挑出许多小惊喜。而三毛也不只是关注自己,他笔下许多小人物刻画得十分动人,他们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有,但都悲有喜,就像我们身边的你我他一样。这些也许三毛的作品过了这么多年,依然热度不减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荐书|《撒哈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