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人生无再少?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晴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是小宝刚才背诵的苏东坡的一首《浣溪沙》。她不能理解词的意思,只有死记硬背那些注解,我听到她那有些生硬的翻译就觉得别扭,又给她仔细讲解了一下这首词的意思。

讲解的过程中,让我想起季羡林先生有感于这首词所写的《漫谈“再少”问题》的文章来。涉猎特别广博的季老先生认为“再少”这个词是属于苏东坡首创的。

季老说,再少的现象,从年龄和时间上来讲,是绝不可能倒回的。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逆生长”现象,其实是不可能发生的。这点我们大家都知道的。

在这首词中,再少的现象或者说是希望,只能体现在心理状态方面。我的理解就是有一个好的、积极向上的、年轻的心态。

虽说,“再少”从时间流逝这一客观现象来讲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没必要否定这个事实,相反,我们还要适应这一客观现象。

但是,承认和适应并不等于屈服。季老说,这里就能用上我们常说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通常时候作用不大,其实,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指的就是这种现象。

“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那么,在年轻积极向上的心态的主观意识指导下,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就有再少呢?

苏东坡大文学家说有,季老也相信有,我相信他们俩。

那么,你呢?你认为人生有没有“再少”?对于“再少”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道人生无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