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条可爱的新闻:两男生课上吵架被老师罚牵手。
两个男生上课起了争执,老师让他们手牵手到下课,先松手的人认输道歉。起初,两个孩子互不相让,对峙良久。然而就在对视的一瞬间,两人实在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了声,重归于好。
网友纷纷为老师的机智点赞。其实孩子的愤怒情绪一旦被打断,有时候他们自己都忘了刚才为什么生气。
生活中,有太多因为“怒不可遏”而酿成的悲剧了。
学会情绪管理,不管对孩子还是成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什么学习情绪管理?
“愤怒”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情绪,它不仅会破坏亲密关系,还会危害人的心理健康甚至是身体健康。
医学界早就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有愤怒情绪,患上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对于愤怒情绪的控制,也可以说关乎一个人的情商高低,而情商在社交中的重要性,想必众所周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越好,在幼儿园的问题行为就越少,师生关系越好,学习表现也会更佳;
不乱发脾气的孩子,也更容易与父母形成良性互动。
而愤怒管理能力差的人,长大后问题行为往往会增多。
在职场上、婚姻中,那些一点就着的“火药桶”,总是让自己痛苦,让别人遭殃。
追溯这些身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父母没有关注,也没教导如何管理愤怒,往往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错误方法,你还在用吗?****
- 1、斥责打骂,教训孩子
有一次课后,一位爸爸拽着6岁左右的儿子,从后排来到前面,气急败坏地问道:
“老师,我这儿子常常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我怎么打他他都不改。你说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打人呢?”
边说着,还边用手重重拍了一下男孩的头。
答案显而易见。
打孩子,只会教会孩子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我们不止一次说过,孩子是通过“模仿大人”来进行初期活动的。
你经常使用暴力,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观念:当别人与自己意见不合时,谁的拳头大,谁就有道理。
- 2、威胁恐吓,忽视孩子
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有些爸妈会忍不住说出下面的话:
“再闹,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
“你哭吧,我不要你了”……
类似的话会让宝宝极度缺乏安全感,变的无所适从。
同时,只告诉孩子不能哭闹,却没教导孩子该怎么处理心中的怒火,其实对宝宝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没有任何提升的。
- 3、转换注意,满足孩子
“别哭了,快起来。奶奶带你去超市买巧克力吃,好不好?”
面对孩子哭闹,很多家长也会采取这一招。
这招确实很常见,宝宝也许立刻就能安静下来。但实际上,此时贸然转移注意力,宝宝就错失情绪表达的大好时机。
而且,这种“贿赂”宝宝的行为会在无意中鼓励了孩子的“撒泼行为”。
****
****把握宝宝情绪管理期****
宝宝从2岁开始进入发脾气、出现攻击行为的高峰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怕两岁”(Terrible Two)。
也就是指孩子到了2岁左右,开始有了“我”的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但宝宝此时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想法及感受,所以会出现让爸妈头疼的许多行为。
在此时,帮助孩子觉察自己情绪,就非常关键。
到了3-5岁,宝宝语言能力明显较好,有能力对其他人说出感受,掌管自控力的脑区(大脑皮质前额叶)也开始发达。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是父母培养愤怒管理能力的重要时间点。
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来说,听故事,玩情景游戏,是最容易、效果最好的习惯养成方法。****
设定一个场景,比如小熊生气了,他会怎么做?继而了解孩子的情绪走向,给出正确建议。
—九力国际—
文化/艺术/教育/亲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