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税袭来,你要“逃离北上广么”?

“逃离北上广”思潮,多流行于80后或90年代初的年轻群体之间。而与此现象相关的是,2000-2010年,北京内城四区房价上涨超过十倍。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新的个税起征点,或许成为第二次“逃离北上广”的导火索。

国家与税收

税收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7年税收收入144360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65%,其中个税收入1196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8.29%。

2018年上半年税收收入91629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7.83%,其中个税收入8127亿元,占税收收入的8.87%。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个税收入占税收收入将突破9%。个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个税征收内容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征收内容较复杂,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每个月的所有收入,都可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新个税法案

2018年8月31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上调为5000元,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3%到45%的新税率级距不变。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收入

新个税法案对个人收入有什么影响,在讨论这个之前,需要明确一个事实:社保缴费基数。按照有关规定,社保缴纳基数应该根据职工的工资数额来确定,在实践中通常以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来计算,如果低于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则以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如果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则以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

在实际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保缴费基数大部分都是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缴纳的,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大笔成本,同时员工实际到手工资增加。而我国的户籍制度在人员流动方面的限制性,和私营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更加使得上述现象加剧。

所以在讨论新旧个税法案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时,忽略对社保缴费基数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

案例

【例】张三在上海工作,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0000元

(1)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社保缴费基数为实际工资,个人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750元。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750-5000=325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3250*10%-210=115元

员工实际收入:10000-1750-115=8135

(2)如按照适用3500元旧的费用标准和旧的税率表

社保缴费基数为上海市2018年度最低工资标准4279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748.83元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748.83-3500=5751.17元

按照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旧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751.17*20%-555=595.234元

员工实际收入:10000-748.83-595.234=8655.936

显而易见,新个税法案下,个税减负80.68%,社保个人支出增加134%,员工到手薪资减少6.02%。

房租上涨趋势已定

前段时间北京、深圳房租上涨幅度过大,引起一众恐慌,“在买不起房的年代,未来可能连房租都可能付不起了”众多自媒体如是自嘲。对比上海,房租没有出现暴涨,但是上涨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从每平米租金来看,整体租金今年7月比3月有所上涨,其中2房租金整体上涨4.5%,3房租金整体上涨2.8%”。

新个税法案之下,个人收入减少,而房租却水涨船高,当逐渐加码的生活压力面对无法企及的高房价时,就到了“张三们”“逃离北上广”的时候了。

 抉择

在如上背景之下,“逃离北上广”会成为多数游子的选择。

返乡“融合”问题,远远比不上在一线城市居无定所的恐惧感。

而真正作出用脚投票的决定之后,与“故土”的融合问题也让位于“如何降低回乡成本”。

其中,打拼多年所积攒的社保账户,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转移则成为重中之重。

令人抓狂的社保转移

“逃离北上广”不止是一句口号,在实际过程中还有纷繁复杂的问题,社保关系的转移就是其一。

社会保障关系国计民生。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结构,在社会保障的普及率即标准化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是拿上海举例吧。

张三在上海打拼十年之后,依旧上涨的房价磨灭了他最后的一丝斗志,他准备回老家了。

理论上,张三进行社保转移的情况是这样:

老家的同岗位薪资待遇3000元/月。离开上海前,他将个人社保账户转移至老家,当时个人养老金账户有9.6万元。在在老家工作三十年之后退休,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余额21.12万元。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3000+3000)÷2]×40×1%=12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缴纳总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211200÷101=2091元(注:65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01个月)

每个月退休金=1200+2091=3291元。

实际情况是这样:

在转移社保账户时,张三需要转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然而,由于老家位于西南偏远地区的县城,与上海社保关系处理流程大相径庭,因此,在往返多次,开具数个证明之后,终于成功将养老保险转至西南地区某一个县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转入当地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只能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相差许多。而医疗保险至今尚无下文。后续出现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异常变动,则更加让张三胆寒。

“逃离北上广”的张三不禁感到疑惑,自己社保账户中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诶积月累,但当从车水马龙的大城市转移至鸡犬相闻的“边城”中时,为什么又如此之难?

张三的遭遇不是个案。

社会保障+区块链

那么如何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确保“社保随身”呢?

或许,区块链技术可以给我们答案。

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去中心化等特质。

如果在国家社会保障系统中采用区块链技术,即每个参保人员都对应唯一ID。

从个人参加工作到退休的每一笔参保费用都记录于区块链之上并建立两个账户——锁定账户(特指养老保险)和浮动账户(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锁定账户在达到一定条件(如法定退休年龄)时被激活,浮动账户为活跃账户,对日常行为活动进行记录。

据此设计,“社保随身”不会遥远。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历史遗留问题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窠臼得到解决。

当社会保障与区块链相结合,“逃离北上广”也仅能够成为一种思潮,而非用脚投票的国之哀伤。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个税袭来,你要“逃离北上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