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

         环境导致公司境况不佳,在预设可能要失业的情况下,我在想我能做什么?这个时候就会觉得,技能的重要性。以前给奶奶一起学绣花,奶奶就说:学一门手艺好,不会饿死。奶奶的那个年代所经历的让她和父亲母亲都时刻保有危机感。所以家里总是有一堆舍不得扔掉的东西。

        小时候父亲还一度想把我送到杂技团,就是那种流浪在每个小镇集市的杂技团。母亲想起来就会说父亲当年怎样怎样,我很庆幸奶奶和母亲阻止了父亲。不然,又怎会有今天的我,

        以前写小镇系列,常常会想起小镇集市上已经消失的一些手艺人。现在这些手艺人又被称为匠人,匠人这个词还是来自日本的很多所谓匠心视频所传播的。其实就是一家几代人一辈子都专注于一件事,比如酿酒、比如只是制作木鱼花,比如做各种器皿。而这些,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是大部分人赖以为生的技能。

       我们家也曾经算是其中之一,不过那个时代都是为了生存。且也就那么一代。叔伯和堂哥他们都是木匠,父亲是铁匠,现在堂哥他们所经营的家具店都是卖成品家具了。我们对门,小时候的玩伴英,她父亲也是铁匠,父亲去世哥哥等于继承了家里的铁匠铺。

       我们那条街有做糕点的,也算是祖辈传下来的,逢年过节前街道上飘着各种糕点的香气;木匠也分专做农具为主,专做嫁妆家具为主,也有主营是棺材的;也有专事殡葬服务的,比如纸扎的小人和楼房的,主营花圈的;也有裁缝铺;小镇一年四季的红白喜事丧事所需要的都是小镇解决。 

        小镇上以前有个修鞋摊,还兼顾修雨伞。说是个摊子其实就是一个人,一个男人,身材矮小双腿萎缩不能行走,靠着手摇车来去。在东西街和南北街交界的街角摆摊,一个缝补鞋子的类似于缝纫机一样的小机器,一个工具包就是所有的家当。家里的鞋子都是补了又补,胶鞋、解放鞋和我的运动鞋。那个时候的运动鞋就是现在的小白鞋或帆布鞋,开胶了或者破了个洞,都是补来补去。一双鞋子总是要补个十来次的。除了鞋子雨伞也是修的最多的,伞的龙骨掉了短了,伞柄坏了或者伞面破了。雨靴倒是修的少,因为大部分都是开胶,开胶的靴子或者雨胶鞋都是拿胶水自己在家就对付过去了。

        奶奶是我一生中最敬佩和热爱的人,凭借这各种生活技能把我们原本贫穷的日子过的花一样丰富。即便是现在,奶奶去世已经十几年,有时候一起闲聊还有人会说起奶奶。母亲也说,我们家的老奶奶做饭菜真的是没有人能比。奶奶绣花也好,远近都来求。也是靠着卖一些绣品支撑着家里的支出。 

         我跟奶奶学绣花、学做鞋子,先从如何做鞋底开始:一层层的碎布用浆糊一层层的刷叠一起,然后用这些浆过的千层布剪出鞋底的形状,冕边后再用白色的棉布敲好,开始用针纳底。纳鞋底用的是白色的棉线,这些棉线也是我们一个冬天用棉花捻出来的线。一针针,一道道,密密匝匝的针脚。再用刷好的千层布剪出鞋帮的形状,蒙上黑色的布,就在黑色的布上绣花。奶奶绣花很复杂,我的就很简单。她一边忙着她的绣活,一边还监督着我绣的花,如何渐变,如何走针。奶奶说:如果连花都不会绣,将来嫁到婆家会被打死的。奶奶说的是她小时候的那个年代。

         现在,如何做鞋子,慢慢的专注的,给我时间,我也许还会想起来如何去做?如果再绣花,我想我应该也还是能找回绣花的一些技能的。有些东西,你一旦学到了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