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论的勇气-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在Mia的课程中被安利《被讨论的勇气》一书,其实之前老师安利的很多书籍我都还在家里放着,没有拿起来阅读,那为什么会立马想看这本书,看完第一时间还想分享出来呢,首先Mia在课程中一直提到,我们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探索真实的自己,不要被他人左右,我们先是完美的自己,才能成为他人眼中完美的别人,所以她推荐了这本书,说书中的很多观点可以进一步的剖析自己的内心,抱着积极想改变自己的心态,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

这本书以一种哲人与青年的对话方式展开,就像一个心中有着无数问题的我,在与哲人进行问答,

“目的论”与“原因论”

  1、首先哲人提出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目的论”理论,“目的论”是对心理学家佛洛依德“原因论”进行改造与升级,佛洛依德认为人类的后天一系列行为结果都是由先天造成的,例如:原因家庭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故等,而且这些行为将会对今后的人生都有密不可分的影响,称之为“原因论”,

  2、可是阿德勒一生致力于研究“个人心理学”,他认为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的行为是由社区力量决定的,人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喜欢把自己的现状归结于过往,认为自己无法幸福的生活,是因为过往的不幸经历所造成,从而让自己选择安于现状,不愿意走出来,简称: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不改变的行动,缺乏改变的勇气

3、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不从过去中找原因,而是活在当下,否定过往的精神创伤,相信幸福是可以通过自己改变的,所有的不幸都将会被改变,反观自己,我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自己现在暴躁的脾气、惧怕困难、挑战,从而在很多时候失去了机会,还安慰自己这一切都是受原生家庭父母的影响带来的,不是自己的问题,看完这个观点后,深刻的反思自己,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捏造的假象,

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造成的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时常会遇到很多苦恼,大多数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时刻都在与他人相处交流,工作中与同事、家庭中与父母亲人、公众场合与陌生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会开心也会有摩擦,那么为什么这些人际关系会带来烦恼呢?

1、自卑现象

通常一个人在哪方面越自卑,就会急于表现出来,如果掩盖的好,就会安慰自己还好自己没有露陷,如果不小心被揭穿了,内心的自卑感所带来的负面情况日积月累,会给人生带来很大影响,从而不敢去直面自己的问题,无法真正的改变自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自己的自卑呢,书中提到一个例子:

书中的哲人是一位男性,身高:158cm,按照正常男性身高,低于一般人均标准,走在马路上,难免会招人议论,我身边也有类似的同事,他们因为身高低于一般人而自卑,成为被同事拿的议论的话题,例如:太矮找不到女朋友之类的话题,但是书中的哲人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的身高反而是优势,可以让人更有亲和力,从而少一些防备,每当别人提起这个话题时,他总这样回复,时间长,周边的朋友也都认为他是一位非常乐观、积极向上、有亲和力的人,所以自卑是自己给自己加的一道枷锁,如果你认为他是一个缺点,那么他就会成为你的阻碍,但是如果你正视自己的缺点,勤就能补拙,你怎么看待自己别人就会怎么看待你!

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学历不高,因而一直很自卑,当有人知道自己学历、或者因为学历而影响到工作的时候,自己通常都不敢正面面对,从而想办法逃离当下的环境,认为无法晋升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公司制度的苛刻,导致自己陷入了被动的状态,现在的我了解到,学历只能代表我的过去,能力才能代表我的未来,虽然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很在意学历,但是如果我的履历经验足够优秀,我的工作业绩足够突出,这些都不会成为我成功路上的阻碍,看低自己的只有自己,认为自己丑陋的也只有自己,别人关心的从来都不是这些!

2、在意他人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他人的感受,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得到他人的正面肯定才是完整的,

如:领导交待一份工作,没完成好,领导不悦的进行了点评,然后我们就开始陷入自责和不开心,开始担心自己工作不保,得不到升职加薪的机会,从而陷入死循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应该直面问题,认真复盘,针对这项工作,客观的分析评估,哪些做错了,下次可以更好的改进,哪些做对了,要继续保持,下次把它做好就OK,这样才能更好的博得领导的认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要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而不是把决定权交给他人!

3、课题分离

我们通常喜欢把别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混为一谈,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从而给自己带来苦恼,辩别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例如: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现在很多父母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说服孩子,例如让他上各种辅导班、请家庭老师辅导等等,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孩子学习,最终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因此而喜欢上学习,反而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父母,从而敷衍学习,阿德勒认为我们要进行课题分离,孩子不愿意学习,那这个问题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这是孩子要做的事情 ,而不是父母要做的事情 ,如果他选择不学习,那么最后无法上好学校,好工作,面临者都将是孩子,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父母应该做的是努力的帮助孩子建立 “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再例如,我们经常会抱怨自己的男友,不上进,不爱学习,从而苦口婆心的跟他讲要努力要上进,甚至怂恿他去做一些他们自己不喜欢也不想做的事情 ,但是效果真的不明显,还闹得大家都不开心,时间长了,自己还会陷入苦恼中,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不再强迫他,大家相互都做喜欢的事情就好了,遵从自己的内心,我关注好自己的成长,至于他的课题我相信人之间是有吸引力法则的,有一天他看到我的成长和蜕变,他也会感受到这股力量,这种主动的力量会有被动的劝说更有效果!任何时候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他人不要妄加干涉,给自己添加苦恼!

  还有我们不要去轻易的表扬或者评价他人,表扬或者评价其实都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目的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从而形成了不对等的关系,如果按照“课题分离”的原理,我们是平等的,当别人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说“谢谢”就可以了,当肯定别人的时候,也只需要说出真实的事实和你内心的感受即可!

找到自己的“共同体”,活在当下

我们要在这个世界找到共同体,不要考虑别人会带给我什么,而要思考我能给别人带去什么,从而去建立自己的归属感,归属感不是天生就有的东西,是要靠自己新手去获得的,

比如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 ,很多人会想,我做这个事情能得到什么好处,他人能够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凭什么要去做?如果这么想,就没有把自己放在“共同体”中,这样就会失去很多机会,相反,我们应该先去做,先去付出,做了结果了,不管有没有好的结果,至少我们收获了经验,交到了朋友,很多时候我们不因为看了希望而去做,而是做着做着就看到了希望!其实工作的本质也就是对他人的贡献,只有你的贡献价值越来越大,你才能拥有更多的核心竞争力!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接纳现在的自己,尽管我们不那么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这一切,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如果关注“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

例如:对得了60分的自己不是盲目的说:这次是因为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可以得100分,此此应该为,诚实的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才是自我接纳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愿我们都能活出最真实的自己!从这一刻起,都能变得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论的勇气-寻找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