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玉米粥

文/ 陈皓

当兵离家二十多年了,难忘家乡沂蒙山的玉米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老家莒南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都有喝玉米粥的习惯。每天晨曦微露或夜幕降临,沂蒙山脚下的村庄,到处炊烟袅袅,粥香阵阵,伴随着人们的吆喝声、牛叫狗吠,一副甜美的田园生活的画面展示在世人面前。

家乡莒南县坐落在沂蒙山区的东部,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丘陵众多,特别适合花生、玉米、小米、地瓜生长。莒南县也是全国著名的花生、玉米产量储粮大县。

记得当年寄宿读书时,每次周末回家,母亲总会熬上一锅热气腾腾、香气诱人的玉米粥,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先喝上一大碗,路途的疲劳与寒冷一下子没了踪影。每当那时,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不停地给我添饭,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在后来,我当兵远离了家乡,很难再喝到家乡那香喷喷的玉米粥了。每次探亲回去,母亲还是总会熬上一锅玉米粥等着我回来,现在想来,那玉米粥的香甜就是母亲殷殷的慈爱与对子女无限的祝福啊。

听爷爷说,我们莒南的玉米粥和煎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支援了不少八路军、解放军部队,养活了不少伤病员和随军孩。据统计,从这里走出去的千余名伤病员和部队首长的孩子,解放后有200多人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曾在这里与日本鬼子英勇战斗的八路军115师师部就驻扎在莒南县大店镇,与莒南人民并肩作战了多年,开辟了莒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山东省人民政府。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到后来攻打“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老区莒南人民的玉米粥、大葱加煎饼都给了前线指战员莫大的支持,得到了周恩来、陈毅、刘少奇、罗荣桓等首长的高度赞扬。莒南,被毛主席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如今,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齐鲁红都”。

当年的爷爷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和我奶奶都是40年代的老共产党员,也是周围几个村里的农救会长与“党代表”。那时候,奶奶在家组织妇女、识字班不分昼夜筹粮熬粥、烙煎饼,爷爷则带领全村群众多次冒着枪林弹雨,把玉米粥、煎饼等干粮送到了前沿阵地。那时他们都饿着肚子,却没有一个人偷喝玉米粥、小米粥、吃煎饼,无私地支援着人民军队指战员浴血奋战。记得在80年代,我们村里来了几名带着吉普车和警卫的军人,是专门来拜访我爷爷的,他们见到我爷爷热泪盈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人家,您身体还好吗?还记得我吗,我还记得您当年给我们送的玉米粥啊!”第二句话就是:“让大娘再给我们熬一锅玉米粥吧!”感动的我爷爷哽噎了许久。可惜,五十年代家里缺衣少食,主动承担了大量党内工作的奶奶最终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我们。如果她老人家地下有知,她当年帮助过的军人,又来喝她熬的玉米粥了,肯定会幸福地笑了。

如今,昔日的薄粥已被浓稠的粥所代替,餐桌上的粥也已经不是战争或困难年代的救命“粥”了。而是如今家乡人把它加工成了一日早晚餐必备的“养生粥”,里面不止是玉米面子,还有产在莒南大地的小米、绿豆、红枣、豌豆等。作为沂蒙老区走出来的一名军人,我相信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莒南的“玉米粥”定会走向全国,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它香喷喷的热气是我们奋勇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对过去历史最好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的玉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