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老师希望你能从练好技能、守规矩和交叉验证这三个方向出发,改掉马虎的习惯。

马虎这种事情在中国人身上非常常见,因此不要有压力。我在之前的来信中通常是讲中国人比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勤奋努力,优点多,但是在做事仔细方面,我发现不仅德国人、日本人比中国人仔细,东欧人和美国人也远比中国人强。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做得不好。

很多小学生的家长都有体会,自己的孩子考试因为粗心扣分,而粗心就是马虎大意的一种。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要求就是——下次仔细点,甚至将学生臭骂一顿。

孩子们能做的事情,就是考试多检查几遍,但通常不管用,小错误总按照一定的概率出现,这次这里错了,下次注意了,但是别的意想不到的地方照样出错。因此,事实证明这种叮咛嘱咐加谩骂的效果等于零,而且会错过孩子养成仔细习惯的最佳时机。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马虎呢?

首先,造成马虎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很多人为自己开脱的“没有想到”,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人都会有考虑不到的事情,这不可怕。而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基于“自己会犯错误”这个前提的,而不是“自己有可能做得尽善尽美”。

因此,有的人做东西仔细不出错,有的人马马虎虎总犯粗心的毛病,不能以“没有想到”或者“意想不到”为借口开脱,因为所有人都天生会有疏漏。

造成马虎的第一个原因是“技不如人”。还是拿学生们做错题为例,据我在学生时帮助数学差的学生的经验,以及后来当老师看学生们的表现,我发现各种所谓的粗心错误,背后都有原因。

比如看错了题,其实是没有看懂题,语文太差或者数学的基本概念不牢。你问他什么数字自己相乘等于4,他告诉你是2,老师会扣他一半的分数,因为忘记了-2乘以自己也是4。他会马上说,“哦,我忘了-2也可以!”

这看似只是马虎,其实反映出背后对数学的理解还停留在小学水平,以及靠直接经验体会的水平,毕竟-2在生活中不多。但是,一个学生一旦进入到中学,他的脑子里就要有负数的概念,而且不能因为喜欢正的东西,就歧视负的东西。

这个思维方式转不过来,就是数学没学好,而不是什么“没有想到”。类似地,你如果看业余选手打球,经常有莫名其妙的失误,这也不是不小心,而是技不如人。

因此,杜绝马虎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练好基本功,把基本的概念、技能、规范理解透。

第二个原因是不守规矩。

由于人必定有一定的犯错误的概率,因此才制定出各种规范,要求大家遵守。我小时候,时常到父母的实验室做功课,那里的仪器很多,而且五花八门,很多实验做起来的时候,是用电炉或者煤气加热,而且常常还用到各种高压钢瓶中的气体。他们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如果忘记关掉电、气,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因此,他们的规矩是,出门前都要念叨一遍“门、窗、水、电、气”,按照这个次序检查一遍,才能离开。那里的老师,很多已经工作30年了,依然如此。但有极个别的人,有时会“马虎”,觉得自己已经对流程很熟悉了,临走前匆匆收拾一下就离开,偶尔就会造成事故。

今天,我们很多人以快速迭代、以及所谓的弯道超车为借口,做事马虎,只图快,不遵守规矩,都会留下安全隐患。关键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修改了。

第三个原因是不懂得交叉验证。

很多时候,按照固定的方式想问题,100遍也想不出来,不如换一种方式。同样,按照固定的思维检查漏洞,总是检查不出来。中学生解代数题,如果答案做错了,按照原先的方式去检查,怎么都发现不了错误,其实只要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试一试,看看两边是否平衡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就是交叉验证,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才能看到全貌。

很多年前,李开复老师刚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的连续语音听写机(语音识别系统),美国著名的CBS电视台就请他到电视上给全美国人演示。当时他的系统并不可靠,有10%的可能性要宕机,如果当着电视观众的面宕机了,就出丑了。而将可靠性提高,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事情,事实上卡耐基-梅隆大学的那个系统直到两年后才稳定下来。

马上要上电视,怎么办呢?很多人会想到,就赌一把,反正还有90%成功的概率。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做事马虎”的人。开复当时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他带去两台独立的系统,每一台出错的概率为10%,两台独立的系统同时出错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到1%。

希望你能从练好技能、守规矩和交叉验证这三个方向出发,改掉马虎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军老师希望你能从练好技能、守规矩和交叉验证这三个方向出发,改掉马虎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