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

肺主气,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肺气正常则是血液正常循环的必要条件。

心主血,推动血液循环,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运行。

故有“呼出心与肺”之说。

心与脾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

血液生成

脾运化水谷之精微,以生化血液脾气旺盛,则血中生化功能正常,血液充盛心有所主。

心主血,营气和精液化赤为血。心之阳气可以温养脾土,使脾阳不衰,保证了脾生化血液之正常。

血液运化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脾气统摄血液行于脉中,推动力和固摄力的协调平衡,从而维持血液正常循环。

心与肝的关系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血液贮藏与肝,通过心气推动作用而运行与全身。心行血功能正常,肝有所藏。

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

“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心主神明,肝主疏泻。

心与肾的关系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肾阴阳水火既济与心血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

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濡心阳,使心火不亢,如此维持心肾阴阳水火协调平衡,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肺与脾的关系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气的生成

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而生的水谷精气,是组成宗气的主要物质。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是否强健,与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津液输布代谢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输布津液。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从而防止内湿的产生;而脾输布津液,散津于肺,不仅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也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肺与肝的关系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与气机的调节。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称之为“肝火犯肺”。

肺与肾的关系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津液代谢

肾为主水之脏,具有气化功能,升清降浊,主持水液的蒸腾气化,维持津液代谢正常。

肺为水之上源,具有宣发肃降功能,能通调水道,可使上焦之水液下输于肾,浊者变为尿排出体外。

呼吸运动

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

饮食物的消化

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泻调节。

肝疏泻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健旺,饮食方面正常消化。

血液的生成、贮藏和运行

肝主疏泻而维持血行,藏血而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脾生血、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的关系,称“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主要表现于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互资等方面。

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气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生互化,称为“精血同源”。

藏泄互用

肝主疏泻可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止精气妄泄。

阴阳互资

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则肝阳不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

脾与肾的关系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先天后天相辅相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先天后天相辅相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的键运,须借助于肾中阳气的温煦,而肾脏精气的不断充盈和成熟,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

津液代谢

脾主运化,肾主蒸腾气化,脾肾两脏密切配合,方能使津液代谢正常进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