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 人生在于放下!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自身的贪嗔痴。

什么是贪嗔痴?

佛曰众生皆苦,人之所痛苦就是在于人的:"贪嗔痴"。人生就是太多欲望和太多执念,当你的欲望远大于你的能力之时那就是烦恼和痛苦的源泉。



佛学中经常提到的“三毒”,即贪嗔痴。


这“三毒”不仅摧残人的身心,而且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贪嗔痴为恶之源,亦为三不善根。我们的行为皆因人性使然,贪嗔痴也是人性。


贪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


佛学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而不贪,实非易事。贪利表现在只看收益,不看风险。实际上,收益必定与风险共存,短期高收益的产品往往有可能在市场风格切换的时候出现较大的回撤。切记盲目追求高收益、却忽视其内在的风险。


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佛学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学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


痴是心性迷暗,愚昧无知。


佛学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俗话说“玩物丧志”,一个人对于某个事物太过于痴迷,就会丧失正常人该有的判断力,最终演变成不白事理,是非不明。





佛教中有“贪嗔痴”三毒之说,认为这是众生一切烦恼的根源所在。


简单来讲,“贪”,是对顺境的贪爱;“嗔”,是对逆境的不满;“痴”,是对世事的愚昧无知。


如果说投资是一场修行,那么克服投资心态中的“贪嗔痴”也是每个投资者必不可少的修炼。



所谓“贪”,是对已得到之物的不知足和未得到之物的不甘心。


贪心是股市中最危险的情绪之一,在利益面前,贪婪往往会让人迷失自己,丧失自控能力。


克服贪念并不容易,或许,严格执行投资纪律是一剂良方。将涨跌幅控制在一定可接受范围之内,只要达到了既定目标,就果断离场,不过多计较后市得失。


冲高的阳线确实让人上头,但切莫因“贪杯”成了韭菜。落袋为安,方能知足常乐。



佛教中所说的“嗔”,是指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人或事产生不满、怨恨之情,从而引发不安、恼怒等情绪。在投资中常常表现为对波动的厌恶和焦虑。


不良情绪干扰了对实际行情的客观判断,导致部分投资者一遇到波动就恐慌,手中持有的标的稍有下跌就抛出,难以长期持有。非理性地频繁交易,往往很难积累长期稳定的收益。


佛教中对“嗔”的破解之法是“定”。想要收获持久收益,保持良好心态很重要。不骄不躁,让自己达到平和、沉稳的“定”的状态,切勿被“嗔”带来的情绪所影响。



“痴”与“贪”和“嗔”相伴而生,投资中的贪婪和嗔怒,一定程度上是因投资者对市场行情的“愚痴”引起,投资失败很多时候也是由认知和欲望的不匹配造成。对多数散户来说,上涨趋势中何时见顶,下跌趋势中何时止跌,都无从判断。因而贪欲就会蒙蔽了智慧,嗔怒取代了理性。


投资是一项专业,更是一门学问。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如何在恰当时机做出选择,都需要我们了解基本经济规律,认清市场底层逻辑。学习投资类相关知识,并不断迭代自己的投资体系,在股市实践中会比经验和运气更加可靠。


放下“贪嗔痴”,相信投资和人生都会有所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说: 人生在于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