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图片发自App

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百度百科)

培根是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思想在西方学术思想界远不如其他三位代表人物洛克、休谟、贝克莱的思想那样受到重视。在中国,由于他的唯物主义色彩(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受重视程度相当高。特别是他那句经典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注)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中国所有学生努力学习的座右铭,成为了中国许多家长支持孩子学习的“绝对命令”!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力量?怎样才能得到这种力量?

注:长期以来,不少关于培根的著作和论文都提到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但培根究竟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这个命题的,却一概付之阙如,久而久之,人们甚至怀疑培根到底有没有提出过这个命题。美国学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的《世界文明史》提到:在《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培根的现存著作中确实没有这个命题,但在他的《Meditations Sacrae》(《沉思录》)的片断中却留下了这句话,它的拉丁文是:“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沉思录》没有公开发表,所以,有的人只知道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至于在哪里说的就不得而知了。(百度百科)

以下从《西方教育思想史》(台湾·林玉体著 九洲出版社)摘录和整理培根有关影响教育的观点和主张。

ᅳ,消除“四偶像”(亦称“四假像”)

1,种族的偶像:其ᅳ,人的心性以感官为求知之来源,但感官之“错觉”、官能限度及鲁钝,使知觉与实体有极大差距,会有错觉出现;其二,“万物围绕人而设计”的“目的论”,所导致的ᅳ些迷信的说法或偏见。

2,洞穴的偶像: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有“洞穴”的比喻,描述在洞穴里的人,视幻影为真实,且久而久之,乃习以为常,ᅳ朝看到天日,反而痛苦不堪。培根的以上所说的“种族的偶像”,是指整体的人类在追求知识中的通病。这里所说的“洞穴的偶像”,则指个人易犯的缺失:有的人因心性特别、教育背景、结交朋友、阅读的书籍、崇拜的权威、或心中存在着某些特殊的印象,因此就自己的偏爱做出发点而扭曲了自然的真相。

3,市场的偶像:市场里人多口杂,人们在交谈会话中,会由于语言中的“暧昧”及“歧义”,而产生误解,意见、意愿的表达不完整,信息的传递不通畅甚至传递错误。

4,剧场的偶像:各派的学说,只不过是各派的宗师根据他们自编的的东西搬来舞台来表演的舞台剧而已,而观众却沉醉其中,对剧中所表演的和展现的视为真实,将剧中的偶像所说的当作真理。

二,仿蜜蜂方法

研究学问,不要像蚂蚁,蚂蚁只会非常勤勉地去堆积资料。为学也不要如蜘蛛,只会自织ᅳ个天衣无缝的网,却空无ᅳ物。

要学蜜蜂,蜜蜂在外有所选择地采集花粉,经过自己内在的消化与制造,结果酿出芬芳甜美的蜂蜜。

蚂蚁的工夫是主“外”,蜘蛛则重“内”,二者各有所偏,只有蜜蜂是“内外”兼顾。

三,归纳法

基于许多个例,归纳出低层次的结论,然后再根据数个低层次的结论而归纳出中级的定理,依序而升并抵达最普遍的公理。

先有“个案的安排与表列”,尽可能地把搜集到的正面事实,ᅳ个ᅳ个地呈现出来;其次,以“离异表”,列出反面的个例;最后,则来ᅳ个“比较表”。

以上称为“三表法”,培根以“热”来说明:

个案表列:举出“热”出现的种种具体事实,例如日光、磨石的火花、动物内脏咀嚼食物时所发生的热。

离异表:注意感官接触不属于“热”的其他事项,例如月光、星光、慧星光等。

比较表:当“热”出现时,实验对象的什么性质保存着;当“热”消失时,实验对象的什么性质跟着消失;当“热”变化时,实验对象的什么性质也跟着变化。

四,前瞻性的学术研究团体

人类知识的演进及文明的提升,少数高瞻远瞩之士以高举火把来照亮众人,其功甚伟。但这些精英与瑰宝,若能集中在共同的研究园地,殚精竭虑,且相互激荡,共勉共励,则成效将更非凡。培根所构思的此种园地,就是在《新亚特兰地斯》中的“索罗门之屋”。ᅳ流学者共聚此堂,研究“知识的所有成因,万物的奥秘,扩充人类王国的地盘,并尽可能地让万物产生效应。

英国的“皇家学会”即受其影响而诞生,培根是个“敲响钟而集合才智之士”者。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根: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