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庄镇乌金垛自然村古村材料(六)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表( 补充表)陶庄项目

续:

  梓辛河畔的村子把民兵组织起来维持治安和后勤工作,安排代表们的住宿等。乌金村、古庄,博镇都住了开会代表,其人数之多是空前的,梓辛河畔六角亭后,靠了许多做生意的船只,在会场四周摆下了各种各样的货物。会前调来了文化较高的老先生和水平高的干部一 起研究撰写好大会期间“排祭”的纪念文章,并从全区的寺庙中请来了上百名和尚念经。放焰口超度英烈。

  第一天晚上是和尚的戏,“约孤”,“跑花”,“放焰口”. 第二天上午听有关领导做报告,下午是最动情的一幕一一"排祭”。在以前封建社会,一般人家搞“排察”是搞不起的:一要和尚多:二要规矩仪式多:三是祭文要写得生动:四是亲友来得多,排场大开支多。所以这次是公家办的,除招待和尚吃饭外没有什么大的开支销。当时正是农闲季节, 又是和平环境时期,日本鬼子投降了,人们的心情比较放松。过去只是听人说,“排祭”场面大,那是最有钱的人家办的大事,只是听说说而已,可是现在是公家办的,上百个和尚念经搞“排祭”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为了开眼界,附近庄上的群众都赶来看看搞“排祭”的大场面,还能顺便买些需用物资回家,所以来人之多也是空前的,确也是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下午“排祭”正式开始,在和尚的规矩仪式的经声停止后,由主祭人宣读祭文,会场上庄严肃穆,会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静听宣文,当读到某烈士在与敌人博斗的情景时群情振奋;当读到某烈士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时,其在场的家属嚎啕大哭起来,在旁的其他烈士家属想到自己的亲人悲惨情景时也跟着大哭起来,开会的代表们本着同情心也痛哭起来,整个会场哭声一片,此起彼伏,使主祭者读祭文中断数次。

  当天晚上是文娱活动,先是话剧戏,由民兵大队长顾如林主演的“花子拾金”,内容是送郎参军;群众捉特务;由当地人家娶亲用的会拉会唱的吹鼓手各人独唱一段京戏,如袁庄的姓王的唱的大花脸,嗓音洪亮,大家掌声一片。

  据老人讲,抗日战争胜胜利后,苏北地区屈指可数的有三座六角事:一座在东台县三仓的九坵墩,当时由四分区司令员张震东,政治委员卢胜,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符确坚、专员梁灵光为烈士撰写了碑文,梁灵光题写了“烈士亭”的匾额至今犹在;一座在兴化县的茅山,此亭是否在不得而知;一座在兴东县廉贻区的乌金垛, 当时未曾命名,因为六个角,所以习惯称呼为“六角亭”。

  廉贻区后来划归东台县, 乌金垛和“六角亭”属兴化县. 45年建亭,46年大军北撤, 国民党、还乡团卷土重来,乌金垛是边区无人过问,年久失修,六角亭在风雨中飘摇,终于在49年颓然倒下,成为一座废墟,数年后荡然无存,只是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此一亭的印象。

  数年前陶庄镇离休老干部许福成(已故)和其他干部以及廉贻的老干部荻宝旺、曹正祥等找资料、找领导拟重修此亭,可是既无石刻又无纸头资料,手中拿不出任何证据去找领导,想重新修建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当地农民到田里耕作,偶尔还能在土地的深处捡到一些破砖烂瓦。

  乌金村的秦宝发先生,1933年出生, 对六角亭的历史了解得比较全面,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和深入了解,向调查者书写了此史实。

                                    整理人:周宏祥

                                      2013年7月

[完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陶庄镇乌金垛自然村古村材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