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表达力》第二章表达力模型

❤️表达力的跨学科基础


当我们知道了表达与脑科学,神经科学等不同领域都有关系之后,我们该用什么串联起来与表达有关的不同知识呢?

最合适的“线索”莫过于表达的目的。表达的目的是影响他人。

学习的目标有六个层次:第一层是最基础的,记忆,第二层是理解,第三层是应用,第四层是分析,第五层是评估,第六层是创造。

表达的目标也是分层次的,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听众愿意听或者是愿意看你的内容:第二个阶段的目标是在你表达之后,对方能够记得住里面的一些关键信息:第三个阶段的表达目标就是激发用户传播的意愿,这个时候有赖于用户的共鸣。

❣️第一阶段的表达目标和认知心理学中“注意”的概念相关。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时从环境里接收大量的信息,只有少量的信息能够通过我们的注意力进行筛选,然后记在脑子里。一场好的演讲应该是能够降低听众的认知负载的。

❣️表达的第二个阶段目标叫作记得住,与认知心理学里“记忆”的概念息息相关。

因为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我们存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的多重记忆模型。

基于记忆的工作原理,我们要在演讲的开头和结尾植入最重要的主题和观点,并加以重复,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精细化、组织、匹配学习情境等一系列的方法,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

❣️最后一个表达阶段的表达目标是传播

它和认知神经科学以及传播学领域研究的情绪息息相关,情绪在我们的大脑中对应的是边缘系统。

❤️表达高手不会告诉你的表达力模型

❣️为什么说表达力是有模型的,表达这件事是有套路可循的,借助表达力模型,我们可以表达得更成体系,也可以进一步检验我们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的。

❣️什么是表达力模型

表达力模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输入、目的、思维体系、输出、反馈。

这五点在逻辑上有关键性,有目的的输入才能收集更多新鲜有趣的故事,从而形成体系化的思考,最后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打动人心。而最后一点,我们要根据反馈来判断是否达到了表达目的。

输入:讲的是你在系统性地表达之前,要先了解其他人的表达风格、受众的偏好等,

表达的目的:目的就像是为抽水机提供的动力一样,可以让整个表达的过程循环起来。

思维体系:讲的是对于不同概念之间关联性的理解,你能不能把概念串联成一个有机体。

输出:文字和语言,这两种输出形式分别对应写作和演讲。

反馈:旨在通过了解表达的效果,更好地改进输出的方式,达到我们的表达目的。

❣️表达力模型有哪些用途

(1)检查你的表达,是否形成了有效闭环

(2)提供表达能力自检的对标和参考,方便你找出自己表达中的薄弱环节。一个人要想提升能力,就得从发现自己的不足开始。

(3)借助表达力模型,形成和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

小结:在表达力模型中,表达的目的让不同模块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借助表达力模型,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表达力是否形成了闭环,可以检查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好表达力模型,提升日常表达的效果。

❤️用好这六个心理学原理,提升表达自信

❣️表达的套路

一方面指的是表达过程中的套路,比如结构化、讲故事、穿插一些幽默哏,它们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记住你想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指表达能力的成长是有套路可循的。

我们总结出五个层次,来看一个人的表达水平是如何发展的。

层次一:没信心,没套路,大约60%的人所处的阶段是没信心,没套路,他们既不知道表达这件事有什么价值,又没有表达的意愿,也缺乏相关的场景,更谈不上有自己的表达套路和成功的经验。

层次二:有信心,没套路,大约15%的人所处的阶段是有信心,没套路。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初步意识到了表达这件事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表达的技巧,也缺乏训练,所以到最后,表达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层次三:有套路,没信心,还有15%的人可能接受过一些传统的演讲培训或者学过写作,对于套路如数家珍,但是他们没有动机,也没有自信通过表达这件事去影响他人。

层次四:有套路,有信心,大约有9.9%的人可以通过层层考验成为表达高手,一方面,这些人在不断的演讲与写作中找到自信: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再加上系统化学习不同领域高手讲故事,营造氛围或是影响他人的手段,可以达到有信心有套路的阶段。

层次五:有套路,有信心,有方法论,只有0.1%的人能成为真正的表达大师(Master),如提出“喜剧都有一个悲的内核”,发展了喜剧表演理论的陈佩斯老师;《故事》一书的作者、知名编剧罗柏特·麦基,他们都是此中翘楚。

一方面他们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在系统地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实战经验基础上,发展出了有一定普适性的表达方法论。

在这里要补充的一点是“套路”和“方法论”的区别在于,套路是一个小而好用的表达技巧,比如以故事开场或者多讲幽默哏,但套路本身是达不到类似尼采所著的《悲剧的诞生》这类方法论的高度的。

表达过程中我们心态的变化是一个先求胜,后求败的过程。刚开始学演讲,我们一味想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词锋打得对手落花流水;进阶之后,已经懂得什么时候沉默一下更能打动对方;成为表达高手之后,不需要太多花招,看似普通的话却有着直透人心的力量。

❤️用好六个心理学原理,建立表达自信

❣️安泰效应:找到力量源头

我们每个人在培养表达自信的时候,也要找到自己的力量源头,它可能是你十几年的职业经验积累,也可能是你的学习能力,

❣️成长性思维与大脑可塑性

现在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可以强化我们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

固定性思维的人:相信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相信天赋,避免挑战,更容易放弃,回避批评与反馈。

成长性思维的人:不断成长,相信成长,相信努力,拥抱挑战,更不容易放弃,将批评与反馈视为改进的提示。

❣️心流效应

“心流”的概念,特指我们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时所产生的充实感和兴奋感。

能够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有清楚的目标

能及时反馈

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主观的时间感改变

最好的状态是“高挑战,高技能发展”,即心流状态。

❣️延迟满足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的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反馈效应

“反馈”原本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再输出,以起到控制系统功能的作用。

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起到了强化作用,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讲的是人际期望,即一个人对另一个行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成为现实。来自他人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我们塑造自我认知具有强大的力量。

小结:表达能力是有套路可循的,我们需要通过心态的调整、技巧的练习,让自己努力达到有套路,有信心,有方法论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借助安泰效应找到自己的表达自信的源头,借助成长性思维强化我们表达能力相关的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心流的最佳状态;提升自己的坚持能力,获得延迟满足感;通过反馈,了解我们学习的效果,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达到无招胜有招的说话境界。


看完这一章节,感觉到自己好像找到了自己表达自信的力量源头,也明白了通过成长性思维来强化自己,达到心流的最好状态的一些套路,哈哈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表达力》第二章表达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