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正在丢失他最忠实的那批观众

寒假在家,电视机坏掉。

眼看春晚越来越近,无法准时收看的焦虑日益增强。


“这电视机多长时间没开了?”

“半年”

“平时你们都不看电视吗?”

“我们有手机”。


爸妈头也不抬、津津有味地刷着火山小视频。

动情之处,还邀请两个儿子参与拍摄:

“来,你站这、你站那边、这样拍出来点赞量肯定很高!”

“这个拍小视频呀,就要传播正能量,这样、火力才多!”。

而50出头的爸爸则热衷鬼舞步、一手手机,一手舞姿,即使顺拐、也乐此不疲。


对了,老爹还关注了各种美食博主: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

每道菜,他才看了5遍。


那个曾经训斥我们整天啥也不干,就知道抱着个手机的人,突然成了他们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啧啧啧。

春晚,正在流失它最忠实的那批观众。



不是春晚不好看,也不是演员流量不足,而是时代在变:

那个一句“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就能把全国观众逗乐的时代正在远去。

我们全身心投入春晚的精力正在被各种娱乐方式稀释。


可能,大多数60后还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

大多数70后正在享受线下广场舞、线上小视频的时代风骚;

80后已经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春晚远不及给客户的一句问候;

90后因为恋爱,忘了收看春晚;

00后不屑地问:“啥是春晚?”。


3000年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用权利解释啥叫信息差。

3000年后,全民短视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城市人知道的段子,农村人也如数家珍。


一个新传播媒体在全球普及到5000万人,需要多长时间?

收音机:38年,电视机:13年,互联网:4年,微博:14个月,抖音:6个月。


互联网在改变着通讯的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式。

甚至,我们民族集体仪式感的方式也在悄然变化。


如果没有支付宝的集五福、没有今日头条的集“发财中国年”、没有百度的集“福禄寿喜财、发财中国年”……

农村人还可以春运返乡、还可以放鞭炮……这些带有春节印记的文化符号在一点一滴的酝酿着春节氛围……

而对城市人来说,春节只是一个不堵车的七天假期。


有时候,我们需要感谢这些花花卡卡,福福禄禄。

毕竟,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块儿八毛的红包,还有过年的感受。

(真的真的真的缺一张花花卡)


最后,期待今天的春晚少一些网络段子,多一些真诚。

即使你不看,听着也行,毕竟音乐一响,才像过年。

最后的最后,感谢大家一年的支持和不离不弃,祝您阖家欢乐,万事如意,新年行大运!


公众号:晓技术,欢迎书友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晚正在丢失他最忠实的那批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