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拉奇《意识的种源》连载(25)

Sri Nisargadatta Maharaj《Seeds of Consciousness》

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尊者《意识的种源》

1980年1月16日

马哈拉奇:

当你完全不知道你在的时候,那就是你真正的本来状态。尽管你已经吸收了这知识,但你还渴望去做点什么来进一步提升"你"自己。我是那“非相/无显”,以我的现象表达形式,呈现出我的形相和身体,也就是这全部世界。我不知道你如何看待你自己。我也许认为你已经有了这样的究竟认识,可是你只不过是想要凭借这种灵性认识,去扩展你的“个体自我为中心”的唯我独尊感。

你还没悟。你想当然的认定你已经悟了,但你并没悟。

Q: 我已经理解那些经典里的话,这不算是我已经悟了吗?

M: 

无论你已经理解了什么,那都是别物;你并没了悟你的真实自性。一头驴在路上走着,你调查这头驴。你和驴又有什么关系?你这么关心驴干嘛?你喜欢表白,喜欢讲话,可在这里不会满足你的。你可以到别处去演讲,让你沉浸在演讲的快感里。

Q: 我体会到,我没什么事要做。我会继续坚持我的冥想,并且所有的事情,都会透过冥想而来。

M: 

我说的冥想,是指“退离”所有知觉体验,处于“无知觉体验”状态。要了解“无知觉体验”状态,你就不得不去冥想。什么是知觉体验? “去发生,去变成,去做”的知觉。观睹见证着“有知觉”和“无知觉”状态的那个,才是[真实]状态。

你就孜孜不倦的继续冥想静坐;否则,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不坚持静坐冥想,你就会如同一头蹦来蹦去的小牛犊一样,不停的四处游荡,躁动不停。我强烈的建议你通过静坐冥想使你自己安静稳定下来。你的感官意念太浮躁了;它们还没调伏。通过静坐冥想,你头脑心智的浮躁,就会逐步被调伏。

Q: 我怎么做呢?我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我没能安定下来。

M:

契而不舍,坚持不懈!这必须在心底有深切的愿望。如果你特别想去弄明白什么事情,这内心深处的诉求挥之不去,它让你觉得,弄不明白就极其不爽,总是持续不断的想着这件事,使得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专注在这事情上;那最终,你会如愿以偿。

1980年1月21日

马哈拉奇:如果当前没接触“我性状态”,那么这“意识”是普遍遍满的全一体。

一旦你了解到“你不是这身体”,那么,你难道不是这所有一切吗?你不是五种基本元素的运转游戏吗?无论显现什么,都是你。信息情报中心“我在”,这中心毫无任何形相,样式,或者颜色。只要有这信息接收中心“我在”,这现象的知觉体验就在,一旦这“我性状态”消失,就毫无知觉体验。一旦这信息接收中心“我在”出现,虫子,动物,或者人类,那么现象就立刻伴随着那“临在中心感”一起呈现。内在和外在是充满了现象。

绝大多数人,渴望从具体的功能作用,具体的行为中获取具体的“利益”,然而在这一点上发生了什么呢?这些利益是给“谁”的?那“谁”,它本身就被融化掉。

Q: 你怎么就能亲验它?路径是什么?

M: 

你退入它。每个人都寻求某条路径;我怎么可能指出某条路径?我怎么钻进我母亲的子宫里去?我该如何告诉你呢?每个人都想要一条路径。就沿着你来时的同一路径退回去。信息中心“我在”,毫无任何形象,它纯粹就是一个食物(信息素材)的容器。它就在那儿,它有含义,但你没能觉察到它,观察审视它。我收到一封信,里面包含着有关我本身的所有全部信息资讯,但是这封信,这些讯息并不是我。我是这些信息资讯的观者。信息中心的“我在”,这接收地址是有时间限制的。然而这“我在”所归属的那“本质本体本性本能”是超出时间范畴的,无时间,恒常。

Q: 在“时间范畴”和“无时间”之间的交汇点,就是观者。

M: 

表显世界的“观睹见证”就发生在终极本质本性本能上。当你观看到某事件,你收受它,记载它,并且对它来回比较,仔细审议;故而你就被卷入它。那终极存在并不收受或者记载转瞬即逝的表演。

1980年3月28日

不管它是一只昆虫,蠕虫,人类,还是“阿凡达”(处在最高层面的众生);这见闻的中心,时刻在当前的临场知觉中心,“我在”,都是“同一个”;在所有这些众生内在,都是这同一“基础意识”。

为了显现它本身,意识需要某种组织框架,某种具体的概念结构,并以此,它才能显现。那形式可以是被呈现为某种事物,但它需要某种形式,并且只要那具体的结构形式还保持着,呈现就会持续。除非那知觉意识登台亮相,否则不可能有任何类型的任何信息感知;没有这见闻的中心,这基础性的临场感知中心“我在”,也就没有见闻体验。

念头想法产生于“生命呼吸”,并且念头想法以“语言”表达它自己。在这尘世里,没有“语言文字”就不会有任何“交流”。这尘世的故事向前推进就基于“语言文字”和“名称”。没有一个名字,人们就不能被识别,所以名称具有极大重要性。即便上帝都必须给个名字,当我们诵读那名字,它就有某种特定的意义。

当人们第一次来到这里,他们带着展现他们自我博学的动机,显摆他们的知识,或者想把我拽进某种争论里面。我觉察到这动机,甚至更强烈的觉察到,像这样的人,其实什么都不懂,他们完全蒙昧无知。由此,我告诉他们,别着急问各种问题,或者一上来就跟我讨论什么,先好好的安静坐下来,专心听讲,听一段时间,至少吸收一些我讲述的内容。

智力极高的一些人跑到这里来,并且问我各种问题。我回答他们的问题,我的答复,他们接受不了。为什么呢?他们把“身体-头脑心智”等同于他们本身,他们以这种“身心”自居身份来讲话,立足于“我是身体”。然而我答复他们的解释,是毫无形态形式上的自居认同的,他们当然不能理解我讲的内容。鸡同鸭讲,怎么听得懂呢?

正在问各种问题的是“谁”?以物理性身体出生的时刻为基准测量出个体的“我”,这个体自我,是联想关联出来的一个虚构事物,十足就是由---种种往事印象,种种习惯模式,以及妄想---打包的一捆“记忆”。我知道这事实,但他们不知道。你一直把你自己视为身体,尽管这身体毫无固有实质并且时刻都可能死亡消失。然而,基于这身体,你正在拼命试图去获得,去成就,等等吧。唯有在这身体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才会在这身体死后依然还存在。那最后的日子,当这身体死掉了,你生存的全部记忆也就消失了。无论你吸收来什么,那都纯粹只是一场娱乐闹剧---全都会消失。

如果你真的承认这事实,那么,你不会介意这身体的生死。


以睡梦的梦境世界来举例吧。在梦境世界里,我观看着,亘古的群山,一座宏大的城堡,它非常“古老”,可是我的梦境是时刻“当下”正在发生的。那么只发生在“此时-此地-当下”的梦境,怎么可能有真实的“那时,那地,古老过去”?同样的,目前这所谓的现实世界,也纯粹只是发生在“此时-此地-当下”。

单纯观看那种种体验经历。单纯的只是观看你所看到的一切,时时自觉,念念自知。

有性状态,那“我在”,纯粹只是一个工具,它不是你。它是一个信息的文本(instrument),一种工具手段,那最巨大的信息文本被称之为“上帝”GOD,它就是食物精华的内在本质。就源自这独一的巨大文本,你才能去观看所有别的现象。

想要和普遍遍满的本质本性融合为一,这是“谁”?首先,透破这个“我”。普遍遍满全部---在此本元中,你所有的希望,期待,欲求,向往,全部融化,彻底湮灭。还剩下什么,分离出什么,是你?

1980年3月29日

“轮回再生”的概念,纯粹是一种印象观念,基于记忆印象上“某种东西产生时,某种东西就一定消失”。什么死了呢?什么也没死。什么重生轮回了?没有任何个体真的出生,哪里来的重生?

凡是你接受的教育,都是基于“身体-头脑思想”真实并具有个体性差别的基础“观念”,所以在这个基础观念上,基于这观念所获得的其它知识想法,依然还是观念。

普遍整体意识,并不来自于某个地方,它是普遍渗透遍满的整体。它就潜藏不可见的蛰伏在食物中。它并非从某个地方被创造出来,它早就潜在,并且,只要某种特定的信息队列结成,生命驱动力和意识就自动的接管,那意识就自动的在那信息队列的形态结构内,展现着它的知觉和记忆,信息概念,知识和观念活动。

1980年3月30日

在这知觉体验的“我在”状态下,这“梵“内,一切事物都是幻象,可是谁知道这事实?那本质本性本能,知道,并且全都了解,那时刻在见证的,是“超梵”。时刻当前的“观睹”,就发生在“超梵”上。在这显性可见的状态里,一切都是持续不断变化着,没有任何东西是长久不变的,并且全都是连续变化的假象。

你所听到的这些讲述,你是否明白它的重要性?你什么时候能够认清真正的你本身,你真实的本质自性?

你有一个银行账户,你宣称,你有1万卢比。没错,钱就在那儿,可是你并没随身携带着实体的钞票。放在你账户记录内的1万卢比,只是信息,你只不过带着这个无形的“信息”。类似的,你已经听取了有关你“出生和死亡”的资讯,但这些信息并不是你本身的实体,即便是代表你的这些信息,它们也是注定会消失的。

你正在追赶灵性认识,那就一直走到终点,透彻地了解到事实;否则的话,就返回普通人正常的生活方式,像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你迟早会忽然得出结论,你从未出生,你永远都是“从未出生”的。这世界,这思想心智,这所有每一件事物,全都是虚幻的,闹着玩的玩笑,可我不是这些玩笑,不是幻象。

1980年4月2日

我讲述起来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反反复复,颠倒倒颠。” 某人聆听我的讲述之后,原来自欺欺人的所有“美梦和向往”都被戳破了,垂头丧气,“绝望”地离开这里。第二天,他又再次跑回来,开始挑衅,挑战。故而,我就告诉他,“哦,好的!嗯,是的,你讲的极其深刻。真希望你早点来找我,那该多好啊!我一定会拜你为上师。” 然后,他美滋滋的,心花怒放。

一切事物都是这“意识”,可是没有某个“形体”就不会有对意识活动的知觉。除非有某种“组织模式”,某种样式类型,否则,众生的“信息”感知辨识就发生不了,进而,除非有“食物(信息)素材”,否则这“组织模式”也无法维持它自己的流动。

意识是当下遍在,无处不在,但是那“信息交互,信息对比辨识”,那感知依赖于“组织模式/样式类型”。



(全书摘选和选译完成,有部分章节和段落省略,意译较多)

---------------------------------------------------------------

英文原名:Seeds of Consciousness

副标题:    The Wisdom of Sri Nisargadatta Maharaj 

中文译名:《意识的种源》

原书编撰:JEAN DUNN     吉恩邓恩

中文翻译整理:心灯一盏照彻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哈拉奇《意识的种源》连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