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试过专心做一件事,完全沉浸里面,达到忘我和及其满足的状态吗?
心理学有个词叫「心流」。当一个人把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在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时,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达到一种全然沉浸的忘我状态,这就是心理学里所说的「心流」状态。
进入「心流」状态,在情感上是兴奋愉悦,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感,在输出上会带来高质量和高效率。
你一定要试试这种完全忘记时间,只投入一件事给你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01
现实中, 很容易发生一些错误的思维或意识,导致「专注力」很难完全集中、投入。
首先是「相似性」,相似性容易使得我们忽略眼前实际的情况,对事物的认知仅仅停留于我们过去对该事物的认知,而很容易忽略了该事物其他的特质或重要信息。
例如,在公司进行培训时,有时候我们在看到“培训主题”时已经开始对这次培训进行主观判断,“这是我之前学过的内容,看来又是一次无用的培训啊.......”
有时我们会因为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而“先入为主”,这容易产生一种推理漏洞——“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简单地将有相似之处的两个事物等同于一件事物。
我们来看看“相似性”可能存在的情况:
图中,2a是A完全等于B的情况;2b和3a是A从属B和B从属A的关系;3b是A和B之间有交集;3c表示A和B之间 有重合,且大多数B都是A;4a表示A和B有重合,且大部分A属于B,大部分B也属于A;4b表示A和B有重合,且大部分A属于B,但大部分B并不属于A。
这时除了第一种情况(2a)是A和B完全相等,其他情况都是表示A和B是两种不同的物体,都具有程度不同的相似性。
也很明显地看出,除了「相似性」,还存在很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也有可能就是那些起决定作用的重要特征或本质特征。
因此,如果仅仅因为「相似性」草率作出结论,这样容易忽略重要信息。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境或每个事物都有它特殊性,我们应该减少因「相似性」而陷入的错误主观判断。
就算是三个都很优秀的人,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优秀”是他们的「相似性」,而“不同的优秀品质或能力”是他们的「特殊性」。
有时候,就算相似,我还是要去寻找它们的特别之处、不同之处,不是更令人有成就感的事情吗?
02
第二个因素是「观点差异性」。
也就是说当你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事物时,你会产生“避开”或“躲避”的感情、情绪,还会产生排斥甚至抵抗的心理。
这时你同样无法专注到事物或事情本身。
因为观点、意识或价值观的不一致,很容易产生「优越情绪」或「自卑情绪」,从而陷入回想,陷入自己的情感斗争里。
“明明就是我的观点更好一点啊?”,“如果是我去进行培训,肯定会比这个更好”......
可能这时候你就会错过很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因为你正在进行“虚无的观点比较”,“无奈的情绪发泄”。还是你过度的虚荣心和自尊心在作怪。
专注的时候,不应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的不足进行过多的批判,发现美和闪光点 比 发现丑陋和缺点让你收获更多,让你更投入于事物和事情本身。
例如,一个学文学的人去看一篇经济学文章,可能能找出一千个经济学文章里的语法错误或措辞不当。
那是因为还没有足够了解经济学,没有发现经济学里面的“知识世界”。这时应该做的事,放下你的文学知识,专心去读这篇经济学文章,尽量去理解和推敲里面有用的知识。
接受多元,接受不同,敢于与不同的价值进行合作,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会的一门课。
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较窄的角度和观点去看一件事物,事物就只有一面性。
而当我们学会接受多样性,专注于事物里,我们可能就可以发现我们原本没发现的事物的特点、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和世界啦。
03
还有一个思维误区是「专注在方法里」。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一个方法去集中注意力,然而这个却成为你「专注」最大的障碍。
真正专注的时候我们不会知道自己正在专注,如果你总是刻意去寻求方法,故意留意自己是否专注,会导致你只是专注在方法论上,而非实际性的专注。
似乎没有方法让我们进入「专注」,但却有很多阻碍让我们「无法专注」。
例如,较短的时间无法使你专注,所以要将时间空出较长一段时间来专注做某事;多项任务无法使你专注,所以每次只投入进一件事;手机电脑游戏等外部诱惑会使你分心,所以放下这些,享受单纯的专注时间......
不去想方法论,减少阻碍你专注的东西,只管集中和投入,你会享受到「专注」的魅力。
专注力可能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心理资源之一。
所以,尽可能地专注吧!
最后,送上一句话:
即使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可是自己还是能全心投入,那才是人最幸福的时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