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远出生的前一天晚上,他妈妈做了一个梦:在浩渺的苍穹,一头青牛昂首、奋蹄,直冲云霄,随后一道金光。这似乎注定了阿远一生的性格和命运,现在回想起来,或许世间万物冥冥中自有天定。
他的一生门下桃李何止万千?属于典型的“孺子牛”;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获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机会,也给他身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带来了不少机运,那些机会中许多是他作为参与者或者核心人物或者领军人物创造出来的,似乎有点像“拓荒牛”;他生活中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差不多就是那种“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老黄牛”。
当然,这是后话,按下不表。我们这里说的是阿远儿时的种种境遇。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阿远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三牛精神”的化身,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风亮节,甘愿去做什么“铺路石”抑或“活雷锋”,恐怕更多的是与他在小时候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以及在筚路蓝缕的岁月养成的性格密切相关。
其中,读书就是他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01“歪脖子树”下的惊魂甫定与阿远的首次离家
阿远命运多舛,几乎从出生开始就处于颠沛流离、四海为家的状态。
出生那会儿,他和他哥哥嗷嗷待哺,又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后遗症刚刚显露的阶段,也恰逢新中国成立后新生婴儿最多的时候,日子自然是非常辛苦。此外,那时阿远的父亲在县城工作,就他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务农,还要忙里忙外,生活更是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加上他母亲与他奶奶当时关系有点小紧张,于是小哥哥被托付给住在隔壁的二奶奶照看。
大约在阿远两岁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至今都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们生产队分前湾和后湾,中间是三口大小不一的鱼塘,鱼塘之间有水坝隔开。阿远家是住在后湾,门前鱼塘的水深在平时大约有成年男子齐腰身的样子,碰到暴雨或持续降雨那就更深了。鱼塘四周种了各种各样的树,在门前这口鱼塘中间部位有一颗歪脖子树,鱼塘附近的人家洗菜、清洗衣物就是蹲在歪脖子树上。
有一天,他二奶奶家的孙子——也就是阿远大家族中同一辈分里排行第一,且比阿远年长很多的大哥——突然看见阿远不哭不闹地坐在歪脖子树边上的空地上,衣服都是湿漉漉的,头上、手上还有很多淤泥。他大哥看见后,不禁大惊失色,因为阿远满身的淤泥不可能是在其他什么地方沾上的,很可能就是从歪脖子树这里玩水不慎滑落鱼塘里面造成的。那么深的鱼塘,这么小的孩子,真要是这样,的确非同小可。
令人惊诧不已的是,阿远身上的淤泥来自何处?倘若是落水,又是怎么上来的?边上也没有其他人,只能是一个永远难以解开的谜了。
阿远家门口的这口鱼塘很邪性,也非常吊诡。就是在长了歪脖子树的这口鱼塘,就在这口鱼塘与边上另外一口鱼塘的中间水坝的角落,后湾一户钟姓人家先出生的三个孩子都在这个角落每隔一段时间先后被淹死了,而且都是男孩。又过了十多年,前湾一户陈姓人家的独养儿子,竟然鬼使神差地也在这口鱼塘的另外一个角落淹死,过后生产队用抽水机抽干了鱼塘的水才把这个男孩的尸体捞上来。
阿远的大哥看见阿远满身都是淤泥,神色慌张地抱起他就往家里跑,然后找到他的奶奶也就是阿远的二奶奶。二奶奶这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行动已经非常迟缓,还是个聋子,他大哥就大声地对二奶奶说:“差点闯大祸了!”还略带责备的口吻说:“(如果)不好好带,就不要带!”
经历了这件事,阿远母亲一方面觉得很庆幸,另一方面也感到心有余悸。因为这口鱼塘有多个孩子淹死其中的前车之鉴,小孩子往往又顽皮,即使托付给二奶奶也难以时时刻刻看着,而且老人年迈也显得力不从心。
于是,阿远就在这个时候被送到了隔着两条河的十几里之外的外婆家寄养。
阿远的母亲只有两姐妹,没有兄弟,在乡下就是所谓断子绝孙的“绝户”,在其他人丁兴旺的家族面前乃至同家族的族人面前,是抬不起头的。外公在36岁的时候因为撑船到湖里打鱼长时间淋雨受了风寒然后一病不起,家徒四壁,缺医少药,就此驾鹤西去。外婆的身体也一直不好,在阿远的记忆中,是常年的“药罐子”。在他母亲和二姨出嫁后,家中只有外婆和母亲的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生产队把她们列为“五保户”,时不时有一点救济,勉强度日。
阿远的到来,家中一下子就增添了许多生机,也给两个老人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一样的,阿远说过,他在外婆家的这几年,也可以说是他有生以来最幸福的时光。难得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是让给他吃,到了冬天用糯米打磨的粉加一点麻油然后冲开水吃,也几乎是他有生以来最值得回味的美食。阿远母亲的奶奶,他称呼为“老爹”,老爹信佛,每到夜深人静,就会对着灶门口非常虔诚地烧香磕头作揖,阿远陪侍左右,耳濡目染,成年之后多有善思善行,或许就与老爹无言的教育有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突然有一天,外婆家里来了一个人,阿远觉得有点熟悉但又觉得有点陌生——那是阿远的父亲。阿远本来就在外婆家屋后的那颗大桃树上摘桃子吃,看到熟悉的“陌生人”,于是机警地躲在树下,聆听着大人之间的说话。
这个时候,阿远终于明白了,原来他父亲是来把他接回去上小学,并且准备把比阿远小三岁的老三再送过来。
(阿远接受启蒙教育之前的几年,主要是在外婆那里度过的。在这里,留下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两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在去世的时候,因为路途遥远,信息迟滞,阿远都没有出现在她们身边,这令阿远常常有百身难赎的悔恨。到了7岁了,在那个时候已经算上学比较晚的年龄了,不得不与外婆分别。那么,即将接受教育的阿远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往期回眸: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一):开篇絮语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498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