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数学教学二重对应之“教与学对应”(一)

“数学教学二重对应”原理,是指“教与学对应”原理和“教与数学对应”原理。

皮亚杰提出的“教与学对应”原则,源于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这个思想为教学理性化提供了思维方式,即教学的规则应该根据自然的运行而制定。

由此教学过程中的原则、方法的提出,不是由经验总结而得出的常识的积累,而是依据一种原理加以推导的结果。

“教与学对应”的原理,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奠定了近代以来的教学论研究的基础,实质是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基础之上。

布鲁纳的命题将这个原则表述的更清楚:教的理论是以学的理论与发展的理论为基础。

一、课堂教学的目标——预设和生成

“教与学对应”的原理告诉我们,“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来确定,”数学教学不能“目中无人”“以教代学”。“以学定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学定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即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课堂的实时表现,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流程等。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数学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统一体

一方面,数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实施教学活动,首先必须进行计划和安排。另一方面,课堂是师生彰显生命活力的场所,课堂信息丰富多变,无论事先做了怎样周详的准备,仍然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没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2.知识型目标的生成性

所谓知识型目标的生成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师生、生生互动的深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生成了预设之外的知识性目标。这类知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生化,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重视知识型目标的生成性,是教学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的重要体现。

3.能力型目标的生成性

所谓能力型目标的生成性,是指在预设的能力目标的基础上,随着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参与和交往互动的深入,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能力目标超出预期而得以延展。

重视能力型目标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为转变的重要体现。

总之,无论是知识型目标还是能力型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都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的实现和超越。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性顺应。

没有精心的目标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目标生成;没有精彩的目标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活力和成长气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3.数学教学二重对应之“教与学对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