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之⑧《只要肯读书》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是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犹太人的读书态度近乎宗教般虔诚。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

图片发自App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可悲的是,学校教育并没有把阅读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回忆起大孩子的上学经历,再看着两岁的二宝天天无忧无虑的撒娇卖乖的快乐,真想让时光停留在这一刻,我明白,只要孩子进了学校或幼儿园,就进入了应试教育这个庞大机器的传送带上,就没有了快乐可言。在入幼儿园之前,哪个父母不是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入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冷峻的考试现实让他们美梦破碎,孩子们的爱好被斩尽杀绝。每天早晨天没亮就匆匆赶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灯最晚的还是孩子,孩子们如此辛苦,是不是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呢?要记忆的内容太多,描述性的知识太多,于是教育变得枯燥与单调,使孩子们缺少“做中学”的快乐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读书成为他的信仰。他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但是恰恰是这个没有引起农村学校的足够重视。

图片发自App

          提到教师读书,吴非老师的一段话一针见血:“教师读书进修本是为提高自我,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教师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这个问题可能很复杂,体制方面的、机制方面的原因都有。比如,无休止的各种评比太多,学校被开发成了名利场,各种表彰序列,加在一起大概有十五六种,每一种都包含着一些实际利益,这类诱惑,往往并不需要真才实学;此外又有权利的诱惑,一个教师,如果他发现真才实学不敌一点小小的权力,因而向往权力的话,他有什么必要青灯黄卷、孜孜不倦?”我之所以热衷于吴非老师的书,因为他是一位敢于说真话的专家。

图片发自App

            作为教师,应该以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要旨。一方面,我深深敬重那些在清贫中仍然和书连在一起的教师们。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读书总是和清贫的教师连在一起,知识就是力量的话语喊起来岂不底气不足?我们讨论读书的重要时,更应该讨论怎样读书有用,怎样使读书的教师成为教育领域甚至整个社会中最有竞争力的一群。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书育人的功底在读书,无论是成长历程,还是课堂历练。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心得之⑧《只要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