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的孔孟诞生碑之由来(二)

 孔子生在邹城地,既见于历代所修志书,也有历史文献记载。

   《史记·孔子世家》“祷于尼丘得孔子”。相传尼山宋家山头北为孔子诞生地。尼山有孔子庙、夫子洞、观川亭,皆为后人建造的遗迹。尼山位于邹城城东北53华里,宋家山头现仍属邹城田黄镇管辖。

又据《史记》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昌平乡即现在尼山、昌平山之间鲁原附近。昌平山稍东南有村名长莝(读cuo错,俗写坐,读成suo所),即古陬邑,并且是古邾国始封之地。《水经注》有“故邾娄之国曹姓也,叔梁纥之邑也”的记载。

(1940年老照片)

   《太平寰宇记》称古邾城即邹城,(此邹城并非现在邹城市城,)是叔梁纥所治之邑。《纪要》谓寰宇记之古邾城即莝城。《续山东考古录》谓邾娄合读即邹莝,亦邹字音转。邹县旧志谓今之鲁原村即汉之昌平乡,昌平山南有长莎村。

   1934年王献唐先生所著《三邾疆邑图考》谓:古陬邑固在邹县昌平附近,即今之昌平乡。其地两面界鲁,《左转》“鲁伐邾,取訾娄”即孔子所生之陬邑。邹陬同音,名县以邹,本从陬起,邹山之义,原出邾娄,邾娄即邹,邹即陬。谓古人音读有急声、慢声。急声为訾娄、邾娄慢声为邾、为娄、为邹。《论语》作鄹(音zou邹),《左传》作郰,《孟子》作邹,《史记》作陬,皆是同音通用,犹如近代译音,但取声近字或别署。

    从邹县历史区划来讲,《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鲁伐邾,取訾娄。”此地归鲁后,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食邑,称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生孔子,地已归鲁,故孔子为鲁人。《括地志》、《舆地志》《太平寰宇记》诸书,皆谓汉朝邹县故城在昌平乡,则长莝在汉代又属邹县(邹县旧志有一篇“陬邹考”力辩非峄山古邾城,但不知诸书皆指汉置邹城在昌平山而言)。

   《魏书·地形志》称邹县有叔梁纥城。宋邹县省入仙源,后又析置,此地遂入邹县。元代至顺元年(公元1328年),尼山书院碑文记载尼山属滕州邹县。明清两代的邹县旧志,从天顺至宣统,长革属田黄社,昌平山一带属鲁原社,民国时期属邹县昌平区,或四区,或昌平乡,或田黄镇。

抗日战争时期,长莝曾一度是邹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43年树立的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碑文中有“长莝突围”字句。1960年尼山水库建成后,将水库西部的鲁原、黄土等七个自然村划归曲阜县:1968年10月将田黄公社长莝等十个大队划归曲阜县。

(1940年老照片)

    至于息陬村明清朝属邹县夏侯社;民国时期属邹县第三区,或昌平乡,1949年解放后划归曲阜,同时也将孟子诞生地凫村划归曲阜管辖。所以当时把孔孟诞生碑树在邹县是理所当然的。至此,笔者絮叨些许,绝无他意,然邹县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亦绝非牵强附会的。

   正如邹县旧志所述:于山则载尼山、昌平,于人则述孔子,于古迹则载颜母井、夫子洞,版图所入,而按而稽至圣发祥实在于此。诚邑志所当大书特书,以敬告来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东邹城的孔孟诞生碑之由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