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事事关心”与“两耳不闻窗外事”

      顾宪成,明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明朝中十分重要的政治集团东林党的创办者及领袖。他曾经写过一副十分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名思义,这一副对联写的是顾宪成作为一个朝廷中十分重要的官员,为国为民的操劳,从家,到国,到天下,从小到大的事,他都在操心着。对于任何事情都会过问一句。但是除了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句话的本意其实有两种理解方法,一种理解起来与上面的说法就是对立面,另一种理解起来则是好学与勤奋的体现。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有什么不同?

    “活到老,学到老”。相信这句话不少人都听自己的老师或者父母讲过。意思就是,人活到多少岁就要学到多少岁,这就是所谓的“学无止境”,因为学习是没有尽头的,不管在哪一个程度上,你继续学的时候都会是在以前高度上的一个提升。而这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描述的则是在学上比较极端的一种情况。说到这里,我就会想起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知与行是一体的,有知就必然会有行,有行就必然会有知。如果你一旦真正的懂得了真正的知的话,那么你就必然会行。而这里所说的反而显得不太对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同时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也是孔子所说的利己,利人,利天下。而如果你读了圣贤书,却并不去实施在行动之中,那么只能说明你根本就没有读懂。那么这样下去,就算读多久也是读不懂的。因为古代圣贤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懂得一个道理上面,同时也在于实践。而你只懂得了道理却不实践,那反而说明你根本就没有懂得这个道理。

    再来看顾宪成所说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实我认为他这句话并没有说错,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朝廷的官员,有着守护国家和肩负重任的责任。而这本来就是他需要具备的东西。“能者任之”。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你只在那一心的读圣贤书的话,那么又有什么用呢?就像上面所说的一样,如果真的懂了,怎么可能不会去行呢?

    我还认为,这其实中间有一个能力范围的问题。立己,达人。如果你不读书,一点能力也没有,既没有权威,也没有真正的本事,那么你就算对那些大事再操心也没有用。因为你根本就管不着,有的是比你有能力的人去管。可是当你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你可以接触到那些你触手可及的事情,当你有了能力,别人都认同你时,只有这时候你才能做到事事关心。不然的话,就算你每天打探着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你也都无能为力。当然,虽然学是必要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你如果学了一辈子却什么都没干,只不过是自己独善其身自己懂了,那你依旧是什么都没有学到。因为那根本带不来实际上的意义。当你的能力到达一定的范围之后,你就可以操心那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渐渐的继续往上攀升,继续学习,然后渐渐的从家事再到国事再到天下事。这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说其实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没有错,都有其中的合理之处。爸爸他们结合一下才最为正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顾宪成——“事事关心”与“两耳不闻窗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