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梦》——作品与现实交织的命运人生

“这是我自己的故事。”

英国知名女作家达芙妮. 杜穆里埃曾经如是评价过《浮生梦》这部作品。

相较于她的成名作《蝴蝶梦》,另外一部作品《浮生梦》被大众认知的程度就逊色许多。殊不知,在文学艺术成就上,《浮生梦》才是作者创作生涯的巅峰。《蝴蝶梦》写于31岁,那时的杜穆里埃初出茅庐,却一战成名,这部作品也因为被悬疑片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改变成同名电影而变得众所周知。相形之下写于44岁那年的《浮生梦》就显得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了,从31岁文坛出道到44岁完成了自己的最佳作品,经过11年的生活打磨,不可不说杜穆里埃的写作技巧日趋圆熟与精练。

读过这两部作品的读者应该知道,《蝴蝶梦》是一部以女性为第一视角来写的,作品也是表现女性为故事主人公。《浮生梦》则是以男性作为叙事者来讲述了整个故事,很有意思的是在杜穆里埃的传记作品《达芙妮和她的姐妹》一书及很多书评人的眼中,《浮生梦》中的男性主角菲利普就是作者内心男性自我的投射。

一部以男性为叙事者的故事怎么会成为女作家自己的故事,又为什么会说它是作者内心男性自我的投射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达芙妮.杜穆里埃是一位双性恋者。对于一名小说家,她的个人情感的精彩程度完全不逊色于她所创作的小说情节。

她曾经在读书期间就与一位女教师交往丛密,后来与美国出版人的夫人也产生过情感纠葛,还与女演员格特鲁德. 劳伦斯有非常亲密暧昧的关系,也与《蝴蝶梦》的男主角劳伦斯. 奥利弗有过十分耐人寻味的交往。

杜穆里埃出生于一个绝对的文学世家,她的祖父是一名漫画家和小说家,父亲是一名表演艺术家和剧院经理,母亲是一名演员,因此她从小就深受文学和戏剧的熏陶,浸淫在充满文艺气息的家庭氛围中,这也很好解释了她为何后来会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她的父母生了三个女儿,可能是家中都是女儿的关系,父亲是很期待自己能有个儿子但可惜最终未能如愿。排行老二的她心里很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就好了,这样就能满足父亲有个儿子的愿望。虽然她肉体上是女性,但是她从小就自视为男性,使自己的女性生活隐含了压抑着的冲突,她隐藏起这种矛盾心理,只能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寄放在作品当中得以抒发。

在心理学中有个论点是有关家庭中子女排行的,如果说一个家庭中有三个孩子,排行第二的那个往往是会被家里人忽视和遗忘的,TA需要付出比其他两个孩子更多的努力来博得其他人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当一个家庭中的三个孩子是同一种性别时,这种情况就会变得更加严重。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作为二女儿的杜穆里埃为什么会把希望变成男孩的压力背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她的姐姐或者妹妹,因为只有成为一个男孩,才能获得父亲更多的目光。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情绪,萦绕了她整个人生,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位知名的作家,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毋庸置疑是辉煌和成功的,但是这些却并没有给她带来生活上的安稳和幸福。特别是在她晚年时期,因为遭受到了一些变故,失去了对生活的价值感,过得异常的凄凉孤僻,甚至精神失常,最后死于长期绝食。

杜穆里埃厌恶城市生活,她更喜爱的是乡村恬淡平静质朴的环境,这在她的作品中足以可见。

在《浮生梦》中,男主人公菲利普和他的堂兄安布鲁斯就是生活在英国的偏远乡村,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无忧无虑,这是作者向往的风土人情,充满着避世之美。

菲利普自幼就与堂兄生活在一起,堂兄待他亦父亦兄,亦师亦友,极大地影响了他对于周遭事物与人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对于女性的态度上,他们都表现出对女性的不屑一顾,也抱持着独身主义的思想,这一切直到安布鲁斯的妻子瑞秋的出现就都改变了。

作品中的瑞秋一出场给人的感觉无疑是端庄优雅又充满着淡淡的忧伤,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深深吸引了菲利普,来自于大城市的脱俗气质与自小就生活在偏僻乡村的那些女性比起来当然是有很大不同的。在瑞秋没有到来之前,菲利普的生活中只出现过像牧师的老婆科帕斯夫人和女儿们那种粗俗无趣的女人,还有就是教父的女儿露易丝这样的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略有些骄傲与任性的年轻女孩,唯独没有像瑞秋这样成熟又有风情的中年女子,特别是看到她有着娇小的身材和小巧的双手时,这种强烈的对比深深吸引住了他。

他从一开始没有见到瑞秋时对她的那种偏见与仇视到看见瑞秋时的那种深深迷恋,发展到最后的不可自拔,甚至在所有人都能看清瑞秋对他的欺骗玩弄时,他还自欺欺人让自己不要去听出现在他脑中对瑞秋的怀疑,只顾沉溺在对瑞秋的眷恋与爱意中,这种畸形的痴狂让他一步步滑进感情的深渊中。

纵观菲利普对于瑞秋失去理智的痴迷,也许你会觉得很难理解事情怎么样会发展到这一步,但是稍加以分析就可以明白其中缘由。

导致菲利普在感情上的悲剧归根结底是来源于自己自幼缺乏父母的陪伴,特别是母亲。在他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来不是一个生动具体的形象,因为他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他一直错以为其实母亲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身边也没有看到过有魅力的女性,造成了他对于女性是有一种隔膜与畏惧。

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男性,对于异性的好奇始终是不可回避。当他要和瑞秋见面之前,他是既渴望又害怕的,还喝了白兰地壮胆;当看到瑞秋以后,发现她与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样,他是既意外又兴奋的。在菲利普的脑海中,还有他和瑞秋的谈话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人物,那就是波比姑妈。波比姑妈算是菲利普身边唯一一个应该和他母亲年纪相仿的女性亲眷,他常常把瑞秋和波比姑妈做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年长的女性长辈是有着强烈的亲近渴望的。有时候他看到瑞秋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去想象出自己母亲的样子。他其实是通过瑞秋带给他的感觉来补足母亲在他心目中的模糊与遥远。当他给瑞秋那串母亲生前最后佩戴的珍珠项链作为圣诞礼物时,除了是对瑞秋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外,其实也是希望可以通过瑞秋的形象来看到自己的母亲戴上项链时的模样,这种情感渴求来自于菲利普最深层的潜意识。

这就可以理解他为何从原来对安布鲁斯完全信任的情感在碰到了瑞秋以后的动摇,甚至产生了对安布鲁斯的嫉妒。他本来很高兴自己可以继承安布鲁斯留给他的产业,但是后来竟然想要把这份产业全部送给瑞秋,只要瑞秋可以留在他身边,不离开他就可以。瑞秋对他的欺骗和玩弄并非很难发现,因为村庄的其他人都看出来了,他那两小无猜的伙伴露易丝和他的教父都在时刻提醒他,安布鲁斯的信也在明确直指这个问题,菲利普真的是那么傻会没有看出来吗?当然不是,他心里都明白,但是他不愿去相信这一点,他宁愿选择自欺欺人。读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对菲利普产生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心情,我当时也是如此。然而深入分析下去,这只是一个男孩对于自己从来没有获得过的母爱那种执著的任性和悲哀的争取。

反观另外一位主角——瑞秋,她同样也是自己悲剧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书中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来描写她的家庭,但是从篇幅不多的介绍中可以知道她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家族,父亲是个英国人,挥霍无度,母亲是个罗马人,生活也不太检点。在她的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和她还发生了争夺同一个追求者的奇葩经历,甚至连她的第一次婚姻也是场交易。从瑞秋的口中就知道她对于母亲的不屑和怨恨,她曾经说过,希望自己只有脸长得像母亲,体型和性格都别像。如果说童年时父亲的挥金如土造成了她对于金钱的极致渴望,而母亲的生活作风也影响了她,让她对于爱情无法认真对待,践踏别人交付的真心。然而最终可以发现瑞秋也只是一个通过对异性感情上的欺骗来满足自己生活的可悲乞讨者,唯有那双大眼睛还在坚持着一份内心的骄傲与倔强。

通过对菲利普和瑞秋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特别是家庭中母亲这个角色对于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会如何正确、理智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自己对于感情的真实态度,联想到她自身的情感经历以及晚年的生活状态,相信我们终可以在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她的体会同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浮生梦》——作品与现实交织的命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