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有感

“值得你流泪的人不会让你流泪”。马尔克思曾经这样写道。但是在写完《百年孤独》最后那个句子之后,他走进卧房,抱着已经熟睡的妻子痛哭起来。经过1965年到1967年之间长达18个月的文学历险,他终于抵达了350年没有人抵达过的地方。这段时间,是马尔克思孤独的人生对于人生迷局的执著叩问,全书魔幻式的张扬是对人性密码的隐喻表达。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自第一代马孔多的开拓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伊瓜兰夫妇到第七代出生不久后就被蚂蚁吃掉的奥雷里亚诺与阿玛兰妲之子,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历史。作者通过奇幻瑰丽的语言,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艰辛与开拓、富足与贫困、迷惘与探索及奋争与无奈,主人公伊瓜兰活了一百多岁,见证了布恩迪亚六代家族的兴衰史。

通读全书,在庞杂的人物、魔幻的故事情节背后,使我们感受强烈的是深藏在每个人物灵魂深处根深蒂固的孤独。这一孤独的主题也造成了全书各个人物的悲剧命运,虽然布恩迪亚的家中曾高朋满座,奥雷里亚诺第二曾坐拥妻妾,家里内外墙壁都贴满了钞票,生活腐化而迷离。然而,当奥雷里亚诺在马孔多的最后一个清晨再次变成独身一人,站在广场中央大张双臂,仿佛要唤醒整个世界一样的声嘶力竭地吼叫,却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对人生的无助和无奈。

我始终相信,自远古丛林第一个双手离开大地的智人到千万年后光怪陆离的人世中的芸芸众生,每一个游历世间的人,都有其各自的使命。虽然无论从生物之于自然法则下的适者生存还是从自身发展角度的社会组织,人与人都需要相互间的群居互助,但对每个个体而言,终其一生的生命历程本质上都是一次孤独的旅程,每一个结伴而行的亲人、友人,都不过是暂时的旅伴。无论你曾经历过多么的繁华热闹,喧嚣之后孤独的影子最终会顽强地占据每个人内心的一隅,就如百岁高龄的费尔南达,强烈地感觉“自己如此老迈、衰弱,离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已如此遥远,竟开始怀念那些最不如意的时刻,而直到此时她才发现自己多么需要长廊里飘来的牛至香气、黄昏时的玫瑰芬芳,甚至渴望外乡人带来的野蛮生机”。

古今中外人之为人性理相通,大多时候人都是孤独的,或是一时、或为一事,既是一种情绪的体验,更会与生活长久地形影相伴。或为感情,那是一种倾力付出却无所得的惆怅,或是曾历经过欢乐却享之不久的无奈;或为志向,那是一种曲高和寡、无人理解却又无法言说的愁怅;或为名利,那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叹,还是一种达致目标之后环顾四周却猛然发现的形单影只。就如作者在全书最终无奈得出的结论:“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拥有能够取得短暂胜利的武器,那是源于对人生价值的执著和坚持,犹如暗夜中划过天际的流星,燃烧自我只为一瞬间的光彩。还有人与人抱团取暖的互助,人性的光辉会给予困厄中的人们战胜孤独的强大力量,其间有亲情、爱情、友情,还有虽陌生但相似相通的人性关怀,给予艰难跋涉的我们无尽的力量。

孤独更会带给我们对内心的自我观照,犹如一盏孤灯,让我们能够时时回望身后的脚印是否歪斜,前方的路在何方,那是自已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本我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孤独在孤独的力量面前暂退一隅,犹如涅槃重生,会支撑我们再度出发。

马孔多人辛酸的百年孤独之旅成就了马尔克思文学创造的巅峰,埋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之歌更使人振奋,孤独的写作推动作者抵达了孤独的彼岸。相信他拥抱妻子痛苦的同时应该还会展现一丝欣慰的笑容,因为这时的马尔克思已经取得了一次战役的胜利,而这却是他下一段孤独旅程的又一个码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百年孤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