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上学了,怎么办?

文|花姐姐

小强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三,即将参加中考,但是因为压力太大了,承受不了压力,休学在家,妈妈非常着急,不知所措。

因压力太大,不愿意上学,休学在家也是青春期的孩子常见的问题之一,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遇到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能着急,而是要冷静下来找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假如孩子是因为压力太大而休学,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寻找压力来自来哪里。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小强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家长的高期望高要求,因为小强现在上初三,正面临中考,小强妈妈认为如果小强中考考不好,就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高中,就考不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每当小强想要玩会游戏,放松一下的时候小强妈妈就会非常着急,认为小强不思进取。

但事实上,小强很努力,玩游戏对他来说就是想找个渠道放松一下,在游戏里他能寻找到成就感,我们知道成就感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能让孩子变得自信。

虽然小强很努力,但是也有几次没考好,而且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模底考试中成绩下滑得非常厉害,小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加上小强妈妈的不停的催促,所以休学在家,之后,不管小强妈妈如何苦口婆心的劝说,小强都不愿意上学。

为什么高期望高要求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去上学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习得性无助“实验,是著名的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发现的。

在这个实验里他们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点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叫,试图逃脱,但是一直逃不脱。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没有电击,狗也立刻倒地呻吟和颤抖,不再狂奔逃避。最后,即使把笼门打开,狗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跑,它还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为什么它会这样连”狂奔、惊恐哀叫“的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认为那此是无用的,无助和绝望的情绪,使它不再去尝试。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小强在学习上受挫,达不到妈妈的高期望高要求,面对来自妈妈的不停的否定,他就会慢慢在心底形成这样一种意识,不管我如何努力都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反正妈妈也不会相信我,不会肯定我,于是,就让孩子形成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思维,失去自信心和上进心,不愿意在为这件事情努力,最终放弃努力,休学在家。

那父母可能会说,我这是为孩子将来着想,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呢?

暂且不说成绩好坏与将来有多大的关系,一个当下不幸福的孩子将来会有幸福吗?

我们有太多的人都陷在达不到目标就不幸福的心理悖论里。

例如,因为别人都有车子,于是我要努力工作,赚一辆车,否则我就不幸福,因为别人都有房子,于是我要努力工作,赚一幢房子,否则我就不幸福;因为别人都有一儿一女,所以,我也要也一儿一女,否则,我就不幸福。

于是,努力赚钱买车的当下是不幸福的,努力赚钱买房的当下是不幸福的,没有一儿一女的当下是不幸福的。

可是,当有了车,有了房,有了一儿一女生活就幸福了吗?

我看未必。

我们总是把幸福看成是一个个可以量化的,外在的目标,这些目标有多少是因为内心真正的想要呢?

真正的幸福一定是在追求目标充满充实感,享受每一个努力的过程,达到目标只会让自己更幸福,而不达目标也同样能够幸福。

同样,一个当下不幸福的孩子即使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进入到一个知名的企业就一定幸福了吗,这个问题也值得家长朋友们深思。

周浩,2008年以青海少理科前5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但是不久后转学到一所以职业院校,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只因为专业没兴趣痛不欲生。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像周浩一样从北大转学到技校,而是父母能允许孩子在每一个当下都要幸福,幸福是由每一个幸福的当下组成,不幸也是由每一个不幸的当下组成,从来就没有我现在不幸将来我就一定幸福的事情,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也是需要学习的。

所以,降低期望,把期望化成帮助让孩子能感受到来自父母满满的爱才是正确的帮助,一个能体会到父母深深的爱的孩子自然就会有满满的能量去面对复杂的社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上学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