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的危机意识

上一篇写了适当让孩子有危机感,主要讲了让孩子有些危机感会提升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动力,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这一篇写如何激发孩子的危机意识。

现在的孩子生活舒适、物资丰富,基本上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唯一让他们感受到压力的可能就是学习了,可是因为没有其他方面的危机感,所以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不知道该为了什么而努力,生活和学习都缺乏内驱力。

危机意识一定是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年龄越大越难改变,安逸的习惯形成以后就很难再愿意努力进取,一旦遇到困难和危机就很容易被打倒,再也爬不起来,所以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危机感的主体必须是孩子。为什么学习会成为孩子生活中唯一的困难和压力,是因为很多家长是有危机意识的,家长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们深知知识的作用、学历的优势、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会千方百计地逼迫孩子放下一切、努力学习。

但是很多家长不但不能把这种危机感正确的传递给孩子,反而是把对危机感的焦虑输送给了孩子,导致孩子对家长唠叨的厌烦、对学习的厌烦。其实危机感的传递不说不行、说多了更不行,盲目的唠叨只是家长情绪的宣泄,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说多做,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应该用行动让孩子自己感知到危机。


第一,生活中的适当克制。

如果孩子任何时候都是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就不可能有危机意识存在,在生活需求上都没有被拒绝过,会导致孩子精神上的肆意,反正要什么就有什么,努力还有什么用。

例如,现在很多孩子都拥有几十辆小汽车,大的小的;几十架小飞机,手动的遥控的;几十个布娃娃、能动的会叫的;这东西又不贵,孩子想买就买呗,即使贵点又不是买不起,何必让孩子难受闹心呢。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最喜欢的是贴纸、上小学后最喜欢的是橡皮,我和爸爸分歧最大的就是他总是隔三差五地用这些小玩意来讨好女儿,家里光橡皮都能堆成小山,爸爸给出的原因是这东西又便宜孩子又喜欢,买她一个高兴还不行吗,而我却觉得绝对不能这么肆意的去消耗孩子的喜好。

其实孩子小时候心理是没有价格概念的,但是却有价值概念,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他心里就最有价值。怎样才能让孩子珍惜东西呢?一个是得来不易,一个是数量不多,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要有求必应,跟家长是否负担得起没有关系,而是要让孩子有一种稀缺的感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珍惜现在和努力去争取未来。

家长可以想想自己为什么能够有现在这样的好生活,一定不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在温室中长大,要什么有什么,而是得不到什么,却想要得到的动力推着我们走到现在。

第二,给孩子找活干。

现在对孩子来说,在他们思想意识中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学习,一件是玩儿,对于玩儿来说,完全没有压力,属于纯粹放松性的娱乐活动,但是学习却不行,有作业要求,有考试要求,有升学要求,两者如果进行选择,孩子肯定选择玩。

家长们可以想想成人一般都要做哪些事情?工作、家务、带孩子、解决各种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是这诸多事情夹杂在一起才会让一个人的思绪平衡,快被工作压力逼疯时想想可爱的孩子,快被孩子写作业逼疯时再想想刚才的工作,就会觉得也没那么闹心了。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忙起来而不是闲下去,每天在家里给孩子找些家务做,定期交代孩子完成一些劳动任务,让孩子动起来、紧张起来。

最近冬奥会上的滑雪冠军少女谷爱凌太火了,目前能跟她一决高下的只有冰墩墩了。冠军和学霸的人设让她的家教也被大家津津乐道,其中有一点,我觉得跟今天的观点特别切合,就是原则上滑雪会占用大量时间,这样会影响学习成绩,考大学和滑雪专业运动员只能选择一样,但是在她选择同时进行之后发现,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很多。因为有了内驱力,时间虽然短了效率却提高了,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穷孩子除了学习还要劳动,但是成绩却能更好的原因,所以给孩子找点活干吧。

第三,家长跟孩子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易。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只要不是坏事,什么都可以教孩子,孩子早晚要面对社会,家长不用刻意去跟孩子强调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但是也没有必要刻意隐瞒什么,怕孩子听不懂、怕影响孩子学习、怕小孩子情绪不稳,那可真是太小瞧孩子的承受能力了,孩子对世界的认知都是从小时候开始,本身世界就是有好有坏,偶尔跟孩子分享生活的挫折,只会让孩子更了解父母的辛苦、体谅父母的不易。

要知道孩子也是家长中的一个成员,是有权利和义务了解家庭的真实情况的,现在可能不需要孩子去承担什么,但是他要知道家庭是有责任、有危机在那里的,家长一直在努力的承担,他长大之后也要承担。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世无忧、永远快乐,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孩子早晚要走入社会,如果觉得至少在孩子小时候能够让他无忧无虑,在温室中长大,以后再说以后的,那他的以后一定跟家长想象的不一样,因为习惯了太久的安逸,根本就适应不了变化莫测的危机。

第四,家长的原则性。

家长的原则性对于提高孩子的危机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一切教育计划落实起来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家长守不住原则,孩子就无法构建出内心的秩序感。

爸爸明明说,这个玩具不能买,因为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了,可是孩子一哭闹就忍不住妥协;妈妈昨天还在强调孩子自己的内裤和袜子必须自己洗,今天孩子打球太累了,算了帮他洗吧。原则落实不到位,所有的计划都白费,原则不好落实的时候,才是真正克服困难,提高孩子能力的时刻。

如果家长的原则是“今日事,今日毕”,那么事情少的时候并不能体现出原则的重要性,只有在事情特别多的时候,才是孩子真正得到成长和锻炼的时候,而不是事情多了就妥协、放弃,所以孩子哭闹的时候和太累的时候,才是真正落实不买玩具和洗袜子的最好时刻。

第五,先有安全感,后有危机感。

孩子的安全感和危机感并不冲突,也不需要去平衡。如果孩子在家长这里连安全感都找不到,那就千万不要去培养他的危机感了,先去消化掉孩子现在的恐惧感吧。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家长的爱和陪伴,而不是有求必应,安全感来自于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支撑,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安全感是一切其他教育的前提,从小就有安全感的孩子,一般表现为阳光、自信、很好的控制情绪、自立、有良好的社交关系,而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一般表现为悲观、自卑、胆小、情绪不稳定、不擅长社交等。

可见安全感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关键,而危机感是促进孩子向前的动力,这两者是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但是安全感一定是排在危机感的前面的,先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再去做一个出色的孩子。

元宵节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激发孩子的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