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平仄谈诗词:在追求古风的包装下,其实你只是想附庸风雅而已

最近发现这个问题讨论度比较高,作为学了十余年诗词的人,我觉得还是需要参与一下!

当然,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大约会在心里吐槽:学了十余年又怎么样呢?有人学了一辈子,也还不过是写几首打油诗而已!

对于这种惯会怼人,且又毫无礼貌的论调,咱们暂且不去理会,关于我诗词水平如何,我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针对诗词和平仄,大概做以下几点小述:

什么是诗词?

先给大家贴上来一段网页的定义: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这句话就很值得研究了,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诗。

这三个称呼,我们要特别的关注一下,也就说是诗词在目前的定义里,是不包含现代诗的。

而刨除现代诗,无论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格律诗,都讲究平平仄仄的工整,以及长短一致的对仗。

这样才能做到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带着传统文化的韵律!

诗词为什么要讲究平仄

再给大家来个定义:

诗: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这个定义,也再次说明了,平仄的重要性。

有节奏的、高度凝练的、这几个词是对诗最好的概括,除了要抒发感情,反映生活,在基本的语言整理和运用上,也是不能欠缺的,否则只能说是文字、文章、短句,而不能成为诗!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平仄

我们在了解了诗词和平仄的定义之后,不妨来进一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人支持不考虑平仄!

在我看来,支持不考虑平仄无非是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觉得平仄的运用,限制了情感的表达,然后写寻常的散文、短片,又觉得不能体现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细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讲求平仄,那么必然对文字的要求比较高,对作者本身的阅读量、写作量同样也比较高,缺一点都做不到将诗词写得发人深思而又别有韵味。

但是,现在社会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再次不带丝毫歧视的讲,明明不爱读书,更不想阅读生涩的古典书籍,但是非要去写诗词,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平仄成了他们最大的难题。

那怎么办呢?于是开始叫嚣:取消诗词平仄限制,让情感自然发挥,因为情感的共鸣比枯燥乏味的平仄更重要!

并且随着有同道者的附和,他们愈发觉得自己的论调正确,更不喜欢去研究平仄和古文了,并开始痛斥正经写格律诗和注重平仄的人,不说自己看不懂,而改为:毫无深意,感觉都是文字的拼凑,看不出真情实感!

第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平仄。

这点丝毫不夸张,我曾经在某诗词群里,看到一位“老师”,侃侃而谈诗词的写作手法,以及感情的宣泄和抒发,然而当我问起平仄问题的时候。他直接回我一句“一二声和三四声,还需要我讲吗?”

看,他只是把平仄简单的归结为一二声和三四声,至于阴平、阳平,入声、去声,他大约更是不懂的了。

但就是这样的人,竟然在开课教别人怎么写诗词?

这无疑是会把更多的人带的误入歧途。

记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文字的归途是平凡和低调。

不是每天去炫耀自己的诗词和自己的文采,而是沉静的看书、感受文字的魅力、然后安静的创造,诗词也好,散文也罢,都是值得创作和品鉴的。

而不必要执着于自己不熟悉的诗词,然后带坏一代又一代的诗词爱好者。

诗词与平仄不可分割

这一句是写给刚学诗词的人,如果你是真的喜爱诗词,那么就该喜欢它那平仄韵律中的味道,而不是空洞的文字和所谓的情感抒发。

学诗词,从来不是将自己的情感一股脑的挤在那七个字,或者五个字一行的所谓“诗”里,而是该研究怎么样用有限的文字,合理的平仄,将情感表达的完整!

写在最后

放上两首我的原创诗词,证明我不是胡说八道

疫情困居家中,偶得两首:

其一

细柳初裁叶未匀,暖风飒飒卷香尘。

幽居疏懒隔帘看,不觉春来又一轮。

其二

南歌子·闲

可叹无别恨,无端愁断肠,只教辜负满庭芳,画壁雕栏独立,月光长。

谁使多情女,空谈薄幸郎,偏生不许出闺房,调粉梳妆无力,枉轻狂。

友友们,学诗词记得看水平,而不是看头衔,谢谢捧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舍弃平仄谈诗词:在追求古风的包装下,其实你只是想附庸风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