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问题怎么答?心理咨询师打开心锁的三把钥匙

本文首发于:开森心理

(声明:本文案例皆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如果有人问你,“我要不要跟他提离婚”,你要怎么回答?

大概没有人敢轻易地回答“要”或者“不要”。

这正是我武汉一同学此刻所面临的两难处境。在武汉封城后近两个月,他似乎混成了一个知心大哥哥,兼职做起了十八线人生导师。这个问题,来自一个90后小姑娘(姑且称她为“小公主”)。

也许你会说,这个两难问题之所以两难,无非是缺少背景信息。

别急,下面就是小公主所述的背景信息:恋爱三年,结婚三个月,男方事多假少。这次因为疫情在一起呆了20来天。最后7天冷战,因为对方家暴了她。现在人已经去上班了,请问我要不要跟他提离婚?

同学问我:“心理咨询师,你说这个问题怎么回答?不是说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吗,我觉得既然都家暴了,这婚离了也行。”

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我请同学注意三个问题:

1、一切“要不要”之类的封闭式问题皆为陷阱,你的价值观不等于她的价值观。

2、家暴只是一个词,她使用这个词所表达的内涵不等于我们以为的内涵。

3、这是她说出来的语言,口里的语言不等于心里的语言。

同学来了兴致:“怎么才知道她心里的语言”?

我说,给你三把钥匙试试看。

壹号:用情绪的钥匙,打开理智的锁。

你一定听过朋友抱怨男友或者老公,婆婆或者父母。你也一定会发现自己很快会进入一种烦躁的状态。

你说“你可以这样……”,她回“但是……”;你说“那你可以这样……”,她回“但是……”。

她用“但是”不断否定你出的每一个主意,做的每一次分析,只剩下满屏的“都是他的错”。

小公主与同学的对话也是这样。同学所有的回应就像打在水泥地板上,连个印子都没有。小公主不停地诉说着男人的暴力,男人的冷淡,男人的无情无义。

为什么会这样?

有位大学教授说:人在愤怒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提高声音。因为那个时候,你们心理上的距离比较远,她(他)怕你看不见。

每个生命都渴望被看见,被听到,被理解。相同的话,小公主也许已经对自己的妈妈,婆婆,闺蜜,甚至老公说过,但是没有人真的看到她。于是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相同的语言,只是在传达一个信号:我在这里,请看见我,听到我,理解我。

我相信很多时候你至少已经看见了她,但如果没有明确的表示,她并不能知道被你看见,所以你要返还一个信号给她,告诉她你收到了。

大部分人喜欢跳过这一关键步骤,他们直接跳入解决问题的阶段。这就好像,一个人在跟你诉说,“吃枣子咬到枣核,牙疼,牙疼,疼”。你递给她一根香蕉说,“这个没核”。

收回你的香蕉吧!这时候最好说:啊,光是听到都感觉疼。

小公主是在描述一件什么要解决的事情吗?不是的,她是在表达一团情绪,一种联结即将被撕扯断裂时的恐慌,不安,愤怒,悲伤。

于是,你说:听起来你很愤怒。

你说:听到你这么说,感觉一定很痛吧。

你说:你现在有些悲伤,对吗?

没有点评,没有认可或反对,只是一遍遍向她确认,我看到了,你所感受的那些感受。当她被看到,那颗暴躁不安的心得以安抚,愤怒的母狮逐渐平静,她收起了她的獠牙。

接下来,你开始试探性地,回应她的内容。

你说:你是说,他平时也不会打你。

你说:听起来,只有当你先动手掐他的情况下,他才会还手。

小公主沉默了一会,然后说,的确是这样的。

这是第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看见

贰号:用好奇的钥匙,打开思维的锁

情绪占用大量能量的时候,理智就会缺席。理智回归之时,对话才真正开始。

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场敞开心扉的对话。

平静下来之后,小公主开始谈论她与男人的家庭,她和长辈之间的关系,日常的琐碎与龃龉。同学温柔地承接着,简单地回应着。

小公主描述着生活的细节,一开始你觉得她是在作画,用细节勾勒出一对90后小夫妻的新婚生活图。慢慢的,你发现这画面的线条越来越多,色彩越来越重。顷刻间,这已经不再是一幅画,而是一座迷宫,思维的迷宫,你迷失其中,感觉很快就会被细节窒息而死。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当初走进这迷宫是为了什么呢?提问的瞬间,我们就能回到起点,重新审视这一切。

瞧,提问可以引导自己,提问同样可以引导他人。陷入细节迷宫时,提问就像一盏灯,引向迷宫的出口。

那应该提什么问题呢?同学问。

家庭治疗理论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洞察:不仅要观察那些已经存在的,还要观察那些原本应该存在却缺席的内容

如果不知道该问什么,就问她目前为止,理应会聊却没有谈及的事情。

于是,你问道:我很好奇,在你们结婚之前他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有充分的理由问这个问题,如果运作良好,理论上这个问题会激发小公主的一些美好回忆,一些小确幸,从而把她从当下狭窄的视域里拖出来,看到更宽广的风景。

没想到一脚踏空,小公主讲了男人一堆缺点。同学问,就没有优点吗?

小公主答:优点?我现在根本看不到他的优点,当初真是瞎了眼。

厚重的防御把提问指向的方向狠狠地折返回来,带领她奔向迷宫出口的你,突然撞到墙上,并迎接从墙上迎头泼下的一大盆冷水。不用灰心,继续保持好奇,绕开她的防御。

你提问:我很好奇,当初你瞎眼的时候,他是什么样子?

终于,你听到她说每次争吵时男人都会来哄她,从不隔夜;你听到她说起男人给她买的小礼物,男人的包容,男人的细致,男人的体贴。

这是第二把钥匙,它的名字叫提问

叁号:用隐形的钥匙,打开情感的锁

尽管我们并不期待任何结果,但还是好奇,小公主的“回忆杀”能不能让剧情反转?

答案是不会。因为她的回忆没有温度,在接受了提问的引导下,她只是用理智在观察,她还没有真正投入到那个回忆之中。她继续问:所以我要不要提离婚呢?

理论上,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内心的答案,有时候她们需要别人推一把,以便在结局不利时甩锅。也有些时候,她们只是尚未清晰地看到这个答案。

我们穿越了她的情绪防御,理清了她的思维迷宫,现在需要一个更有力量的工具,才能突破最后一层:让她的身体真正投入其中,体验并触及这段关系的真相。

我们无法领悟,往往是因为太过于依赖语言的力量。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将世界分割抽象化以利于我们理解的同时,也让我们远离了真相。我们需要一个东西,不需要说话,她就能感知,她在看到那个东西的瞬间立刻就能够体悟它的含义。

所以,我们需要一幅画,一幅关于她和他的画。

“在这段关系里的你,感觉像什么呢?”

小公主花了点时间去想这个问题,后来她说:真要说的话,我像一棵小草。一大片小草中的一棵,风吹过来,我跟所有的草一起摆动。

“那么,你的老公呢,它在你的什么地方?”

小公主说:“他应该是小草下面的土壤吧……”

“看着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公主没有回应这个提问。后来过了一天,她也没有再问“要不要提离婚”这件事。我们不知道,她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许她突然领悟到,土壤的支持与包容,一直以来,默默地提供着养分与滋润;也许她担心,离开土壤的小草,会变得枯萎无助,不能再像其他小草一样,她会是一株孤独的草;也许她领悟到,土壤也离不开小草,小草让他不再流离失所,让他在这世间得以定位,让他拥有了一株属于自己的小草。

也可能,她什么也没想。但就是再也没有问过。

这就是第三把钥匙,它的名字叫隐喻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种问题怎么答?心理咨询师打开心锁的三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