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因为贫穷》第四十七章 再婚不易

思静和大齐初相识,总要谈谈恋爱、搞搞情调,思静便提议和大齐去看电影,大齐不喜欢看电影,勉强被思静拉去了两次,都是在电影院里睡大觉。

思静建议偶尔到外面吃顿饭,大齐总是嫌贵,主张在家吃,每次都是思静强拉着大齐出去吃,她来买单。

思静喜欢旅游,她的梦想是退休之后开车去周游世界,踏遍祖国大好山河,思静试验着和大齐出去游玩几次。

思静开车,大齐在旁边心安理得地坐着,思静让大齐导航找位置,大齐不会也不学,他的借口总是自己笨,学不会,思静只能把车停下来自己导航,因为太不方便了,她最后便逼着大齐硬学,大齐也很快就学会了。

思静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大齐提了很多次让大齐学会开车,她害怕大齐舍不得花钱不愿学,答应给大齐出考驾照的学费,大齐还是一点行动都没有!他总是借口说他工作忙没时间,思静倒觉得大齐闲得好像只剩下时间了,他把大把的时间都用在捧着个电视看新闻和追剧,大齐没有任何其他嗜好,除了伺弄一下花花草草,他过的完全是八十岁老人的生活。

思静感觉两人出门大齐越来越像雇来的三陪男,两人实在有点不合拍。

这样思静看电影、吃饭、旅游的念头在大齐这里通通都断掉了,断掉就断掉吧,这些毕竟是两人习惯上的问题,需要慢慢磨合。

至于学车的事情,思静还是挺生大齐的气,大齐和他的老婆开汽车修车行时大齐居然没学会开车,这在思静这里真的说不过去,她觉得学会开车应该是开修车行最基本的要求,并且开车对一个男人来说太简单太易如反掌的一项技能,到了大齐这里怎么就比登天还难。大齐说他天生不喜欢车,还晕高,思静一想也别勉为其难了,自己又不能给大齐买车,人家凭什么学车呀,既然大齐不愿意,也作罢了。

思静心里想的是大齐单位效益不好,万一哪天再失业,学会了开车,至少满大街都可以送外卖送物流,只要付点辛苦就能赚钱,至少不影响生计。思静的朋友开公司也可以介绍大齐过去干,不管去哪里学会开车毕竟方便一些,可是思静试探了几次,大齐只愿意死守着他的本职工作,等着熬他的国家退休金,大齐的工龄比同龄人长,他的退休金会比现在的工资高一些,所以他一定要坚守岗位苦熬到手他的退休金。

大齐实际的工作其实又累又苦,环境又差,每天上班都很遭罪,思静虽有些心疼,但是没办法,这是大齐自己的选择,她无权干涉人家,大齐再和思静抱怨他的工作,思静也只能是沉默。

思静的儿子也不喜欢大齐。

大齐本来就不能说会道,不愿与孩子交流,人又抠门,笼络孩子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手段几乎都不具备,孩子喜欢他的可能性自然不大,思静也没抱多大希望两人能相处多好,孩子能接受大齐不排斥他,他和大齐之间能够维持表面的和谐思静就心满意足了,孩子说只要思静觉得好、觉得快乐他无所谓,不用考虑他的感受,思静对儿子的话感觉很是温暖。

即便这样,大齐还是把儿子气到了。

思静的父亲住院,思静让儿子开车去接大齐看父亲,本来姥爷住院孩子就心急火燎的,结果开车满世界地逛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大齐,让大齐发位置、说地点,大齐也不会发,又说不清楚,两人啰嗦了半天,孩子跑了很多冤枉路,才接到大齐。

一路上大齐又缄口不语,路过高速收费口的时候要交高速费,孩子以为大齐会抢着交,结果大齐就那样傻傻地坐着等孩子交,连意思一下的表示都没有,这么不懂人情抠门的大人还真是少见,孩子自然不悦!本来挺好的和孩子接触沟通、情感交流的机会就这样生生地被大齐搞砸了。

更可气的是大齐到了病房好像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既没给老人扔点钱表示一下慰问,也没买什么东西,那就伺候伺候老人吧,结果大齐连装样子都不会,在医院晃来晃去地呆了一天就赶回去上班了,之后再没出现,这让儿子又很不悦。

接下来发生另一件事,更是让思静和儿子都惹了一肚子的气。

思静给孩子买房,看房的时候,思静的姐姐思安和几个朋友都在,当时楼内还没有电梯,看房只能是用腿爬楼梯,在场的每个人都辛苦地爬了十多层的楼梯帮着看房,大齐好像觉得这件事八竿子和他打不着关系,居然一个人在楼下遛弯连楼都没上。

中午朋友请大家吃饭,思静本想着大齐给她撑个面子,也给朋友留个好印象,大齐能请大家吃个饭,大齐却只是心安理得地吃。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这个大齐说他迂腐也好、抠门也好,说他不谙人情世故缺心眼也好,这个人实实在在就是这样奇葩的一个人,他好像不是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完全不入流,别人的一切事情都与他无关,他都不愿意参乎,搞得思静很是无奈。

思静发现,大齐不光对别人这样,他对自己的孩子晓梦都是如此。

父女俩的交流很少,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很长时间才通一次电话,聊的都是浮皮潦草的事,表面上看起来很亲热,实质上情感淡漠。

孩子遇到什么事、有什么心里话都不愿意和大齐说,大齐也从不刻意花精力去笼络孩子,和孩子建立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互动,大齐的见识和能力又不足以撑起孩子对他的信任和依靠。

所以两人的关系虽然是实实在在的父女关系,但是晓梦心灵、情感和思想上与这个家、与大齐是非常疏离的。

大齐根本不懂得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把握到孩子的思想、行为、婚姻观、价值观和对未来的一些真实打算,然后家长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观念和建议灌输到孩子身上,孩子可能不会完全听从大人的意见,但一定会受一些隐形的影响。

大齐一味地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一切让孩子自己做主,实则是他懒于操心、疏于费力,他对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这种状态很是让思静担忧。

晓梦是已经长大,也足够优秀,思想观念也已经成熟,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经历的少,认知可能肯定不足,人生的道路总不会像她预想的一马平川,生活也不是她幻想中的完全的美好和绚烂,现实总有它的残酷和艰难,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麻烦,这是晓梦无法预料和难以承受的。

这父女俩似乎谁也不相信谁,谁也不听谁的,谁也不依靠谁。

晓梦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她觉得大齐的见识太浅薄,她已经完全超越了大齐,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父母的认知再贫穷,文化再少,吃过的盐、走过的路、见识的总比孩子多,总会给孩子一些有用的借鉴和帮助。

同时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实质也是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升、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这样形成的循环是一个良性循环,家人之间促进情感交流,精神上相互支撑,一家人其乐融融,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和认知的形成和相互认同,形成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大齐好像对这些完全不懂,也不学,他不明白一个人的认知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认知决定你的高度,决定你的收入、你的生活和你的一切。

所以思静觉得大齐和晓梦的相处方式是有问题的。

大齐和思静的相处方式也是按照这个模式在进行,思静猜想大齐之前和晓梦的母亲云子一定也是这样。

晓梦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心里有多苦,会遇到多少麻烦,在成就未来和梦想的路上会遭遇多少磨难,会多曲折,大齐都一概不知,也不操心,这种状态思静隐隐地觉得迟早会出事。

思静建议大齐让晓梦回来,在离家附近的城市找个工作,嫁个稳稳妥妥的好男人,大齐总是一句话给怼回来,他的女儿是有主见、心气非常高也非常优秀的人,喜欢呆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有就是即便他和孩子说了也没用,晓梦根本不会听他的,思静哑言。

思静觉得她和大齐之间在思想观念和个人认知方面有太多太大的差别,大齐的为人处世有严重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因为贫穷》第四十七章 再婚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