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生活的调味剂

昨天我准备做晚饭,钱爸说,:你去忙吧,我来做饭,我告诉他晚上要烧京酱肉丝,然后钱爸说,京酱肉丝我不会做,我说:等下我来做 ,你帮我把肉切成丝吧,记得切丝哈!

等钱爸切好后,叫我过来烧这道菜时,我一下油锅后,发现根本就不是我说的细长的肉丝,而是大小不一样的肉丝块,大的是没有切断的肉丝组合成的肉块,小的是切断了的肉丝,我立刻就来情绪了,老公,这那里是肉丝呀!老公一看锅内的肉后不停的道歉:哎呀,对不起,没切断呀!

我的内心一秒中的剧情开始:

A 声音 :坏了坏了,一道好好的菜就被他搞砸了,本来这道菜我最拿手的,就因为他切的肉这样,把好好的一道菜给搞砸了,都是他的错!

你也真是的,你怎么就这么容易相信别人,别人答应帮你,别人就真能帮到你吗(内心深处对别人都是很不放心的)

这大小不一的肉难看死了,大肉要烧熟的话,小肉都烧老了,口感很差,不好吃,儿子肯定不喜欢吃了,浪费了

倒掉吧 重新弄吧,旁边还有新鲜肉

B 声音: 倒掉,如果你敢倒掉,你就太伤人了

人家是好心好意帮你忙,人家都道歉了,你再倒掉的话,这不是啪啪打脸吗

觉知的声音:

你有没有精准的告诉过人家,你要的肉丝是那种标准的

你有没有切给他一个标准模板,让他按照你的标准模板来切

老公是故意搞砸的吗?是故意这么切肉的吗?老公以前做过这道菜吗,他有切这个肉丝的经验吗?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的来源就是这么来的

痛苦的来源:

我想象的剧情是: 我只要交代一声,老公就能按照我心目中的肉丝标准(大小均匀细长条) 切好备在旁边,然后邀请我这个大厨 大显身手一笔,然后当我把美食端出来时,带给家人美的视觉感受,味蕾的感受,然后儿子开心满意的吃完,随后我就会体验到一个好妈妈,好妻子的完美角色的全部体验与感受。

按照我以往的模式发展,现实的事实情况会是:我交代了一声后,老公切好了肉丝,但肉丝的大小不符合我对这道菜的标准,我就开始生气抱怨。

做法1 我倒掉重新做,然后老公会开始生闷气,然后二人都带着一肚子的气开始吃饭,气氛凝聚,我可能会体验到好妈妈的角色但绝对失去了好妻子的体验

做法2 我表面上不动作,但是内心对老公充满了抱怨的继续做,一边抱怨这个菜被老公毁了,一边继续做菜,这菜还会好吃吗,怎么可能好吃呀,都是带着抱怨能量做出来的菜,结果可想而知,好妈妈和好妻子的感觉都体验不到!

人生的痛苦就是事实(已经发生的事情)与我脑海里想象的剧情(还未发生,期待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差距,落差越大我们就越痛苦,而事实是,
当我们不把我们的期待与标准坦白的告诉对方时,这个落差就必然存在,痛苦就必然会发生。

而我想像的剧情去体验好妈妈,好妻子的角色最终目的就是想体验我足够好,我有价值

而我透过别人满意,赞许的表情去求得我足够好,那我自己是真的觉得自己足够好了吗,没有,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才去外求,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别人身上,透过别人的回馈来让我体验到我足够好,我都开始心疼我自己,这那里是一顿饭呀!在整个过程中,我不是享受整个过程,我是要证明的成分,证明我自己足够好,所以老公的举动不再是切错了肉而已,而是严重阻碍了我去体验到我足够好。

觉知的声音告诉我,你都没有把标准提前告知,那出来的结果肯定会与你想象的不一样,这不能怪别人,后来我就立马调整了我的意识,把指责抱怨的能量收回,开始放到这道菜后面的步骤,在这个情况下,我还能如何把这道菜做得更好吃点,我立马用心的投入余下的步骤,换更好看的盘子,摆放的艺术性点,最后的端出来的菜,同样视觉效果很好,儿子一扫而光,都不够吃,开心愉快的结束了晚餐!

这顿饭我吃的也很开心,感恩我的家人!

回顾我老公的模式,老好人的模式,
我也有这种模式,这个模式有个特点就是识别自己的心最重要,识别你去帮人的意图最重要。

有次我也是看别人一个人收拾房间觉得她很可怜,然后我就去问别人要不要帮忙,别人接受了我的帮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帮到后面我们都开始进入尴尬的阶段。

我当时作为帮助者的内心戏是:

首先 我为啥要去帮助别人,我一开始也以为我是没有意图的去帮,我事后觉察到是我的可怜信念启动了,在信念启动下,我就想去当老好人,我碍于我不好意思自己独自享受舒服,看见别人辛苦,我就意思意思一下去问对方要不要帮忙,对方欣然接受了我的帮助

其实,但我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帮,或者说我以为的帮就是简单快速的帮,我脑海里想的剧情是不怎么付出或者简单的付出就能得到一个谢谢,一个好名声!

但是没想到剧情与现实的差距太大,随着付出的越来越多,我的情绪波动就开始了,超出我的预期,要做那么多,因为做的事情并不是我热爱的事,所以我带着什么心态去做的,怎么快怎么做,眉毛胡子一把抓,快速潦草,赶紧解决的心态去做,做出来的效果如何,肯定不好,质量效果都大打折扣,就是表面上看完成了,但里面马马虎虎,很粗糙,经不起检验的,都是劣质产品。

但其实对方对事情是有标准的,而我帮出来的结果(劣质产品)恰恰与对方的标准(对方期待的是优质产品)落差很大,所以搞的双方都很不舒服,两败具伤!

被帮助者不舒服的是,我们的结果(劣质产品) 并不是她想要的,她可能为了这个结果还要返工重做 ,这就是所谓的帮倒忙,越帮越忙!

而我们帮助者的立场是,我都这么幸苦了,我都为了让你满意做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我都这么委屈了,你不说我 的好,还责怪我做的不好。好委屈呀(帮助者的逻辑是做的多,做的累就是好,不管结果如何)

所以当我们要去帮助别人时,问问我们的心,我是真的发自内心真的想帮吗?还是想得到其他的意图,只有不带任何意图的心去帮,这才是真正的帮!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知,生活的调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