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

《父母尚在苟且,你却炫耀诗和远方》,这是前日小妹的朋友圈动态,话说一见题目我就有愧色了。是,父母独留老家,思儿情切,多次视频间父亲话毕老母再接,殷盼切切诸多嘱咐,每每叙完心下热浪翻滚,思亲绵长。

不独父母,近年间逐流多地,有两处老人给 我的印象最为深刻。08在内蒙东胜时得遇两位老者,都是80多岁的高龄了,形容清廋,背驼弯腰的在王家的一个村子独居。据老人讲他们育有五女四男九个孩子,因为各自的工作、生意以及子女的学习,都搬到距家40公里的东胜长住了。记得那时在那儿呆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只有三儿子在搬运开饭店落下的桌椅碗筷之类的东西时在家少停,还有一次是老五(女儿)的女儿探视过一回,一个高中模样的学生,盘恒了一日不到。倒是80多的老太,一个腰弯近90°的老人殷殷伺候,小脚蹒跚又是园里摘瓜,又是搜寻酥点,眉目褶笑柔情满满,唯恐外孙女在她处受了委屈。我们一行租住的是老人侄儿的闲院,晚上无事我总要常去拉个闲话儿。老头子一生坎坷,八九岁上从陕北逃生至东胜与人放羊为业,后来解放分了田产,得以自立有了一大家老小。只要去了人作陪拉话,老人们都是满脸含笑,倒茶递烟热情不拘,儿女们孝敬的老大屏幕的电视倒成了摆设。互相熟悉以后,老头子也去工地见识我的作业类目,下班回家也常见两位老人在自家们迎立招呼含笑盈盈。我知道,他们与我之间已经有了深刻的依托和不舍了。果然,那年九月离开时,老人得知消息,非要相送,收拾了一堆东西,瓜果糕点好大一个包裹。深情难拒,自己行李也多,再三推辞,捡了一个鼎样长有四足的南瓜收下。未及转身,老人们昏黄蒙着雾白的眼眶已是泪满欲滴了,那时那景,我也忍不住·····

那个南瓜,在家里的灶神龛板上,留了一年多,最后内里溃烂,才得舍弃。

06年时去奎屯206农场,一次午间吃饭后,在一瓜贩车前买西瓜时发生争执。讲好的不熟可换,称好切开后瓜瓤有白茬,贩子耍赖坚决不换,还挥舞着瓜刀叫嚷。正好碰见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市场买菜,老头子当下就火了,横在我俩之间指着瓜贩的鼻子就训斥那个无良小贩缺德,做生意捡外来人欺负。过后多聊才知,老夫妇农场退休工人,军人出身,有一儿子无业,合居一处。后来又因老夫妇家里换修龙头,去过一次他们住处。恰逢他家儿子也在,正摆弄音响,据彼吹嘘那一套上万摆设,最是其珍爱。好马配好鞍,唱片也是价格不菲,且收藏颇丰。我是他母亲辗转几次熟人才寻访到的,要换的水具是她自己上市场挑的,听她公子夸口很是不满:“30大几的男儿,有那嘴上功夫,自己媳妇儿都找来了,会单到现在?抽颗烟都得向父母伸手,有什么好吹嘘的?”彼公子脸上挂不住,便不再吭声儿。我不好插嘴,手下便不停,老太也不停,长吁短叹。

前几日村子有人发个街头图片,一水儿八十大几的老太在大妈家门前闲坐,看别家去世的人热闹景象。都是祖孙两辈留守的常住人口,吃完饭就扎堆,但见到归家或是外来的人,几双眼睛齐刷刷上下梭巡,那你说,他们不扎堆拉一些翻来覆去的、就近新发的闲事儿,还会有什么可以打发时光的事情?撞 上那种发丧葬人的依仗,还要互相打趣看看该谁排在 最先离开的位置,什么样的排场,送葬的亲戚朋友多少,要弄些怎样的动静来给我们几位还在的做个榜眼儿等等。

所以你看,老话儿曾说的养儿防老一点都靠不住。要么父母尚在,己身却在天边;要么在父母身边,又不靠谱,典型的啃爹一族;像我自身这样儿的,哪个家的概念都是旅馆。然而谁不知道,这些为数不多的老人,都是家里最瑰丽的宝,我们还不是照样因为生活要离家在外,辛苦奔劳?所以细究下来,每个人啼哭声里来在这世上,打小一路奔劳再在啼哭声里离开,从去处来,再往来处去,一生也不过眨眼之间,都不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哪一个不是苟且的活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