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隐喻 苏珊桑塔格

读完这本书,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是福柯《疯癫与文明》,在福柯的这本书中,阐述了关于疾病、麻风病的社会隐喻,愚人船象征。然而这本《疾病的隐喻》作者苏珊桑塔格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通过社会学、工业、文学、历史变迁等几个角度阐述了主要的病症:艾滋病、肺结核、癌症在其发展历史中的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其说是介绍,不如说用时间跨度来说明病症本身会被人利用成为另一种意义。这种意义用来诠释、再造病症,让它变得符合时代,为其所用。

这样拉长的时间跨度下,我们看到了病症的隐喻发展历史,一会儿代表着消极,一会儿代表着浪漫,总之它的诠释和意义是不断在变化的。

作者:苏珊·桑塔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Illness as Metaphor & AIDS and Its Metaphors
译者:程巍
出版年:2018/4
页数:184
定价:53.00元
装帧:全布面精装
丛书:苏珊·桑塔格全集
ISBN:9787532775750

“以他物之名名此物”

把疾病的还原为疾病,不带有任何有色眼睛去看待疾病。把隔离在社会公共视野之外的病人,拉回到群体和公共视野里,让人们正视他们的存在,打破两者之间的屏障。然人们对于疾病的异化、歧视、妖魔化、神秘化,使得疾病不得不远离人群,这种隔离至今仍然无法全面打破,疾病就逐渐拥有了某种神秘力量,讳莫如深的启示。

不仅过去,现在将来依然会发生。群体、公共视野对于新型疾病的恐惧,因此赋予了诸多隐喻,比如情绪与疾病关联、人自身活力与疾病关联、生活习惯与疾病关联乃至人的道德与疾病关联。其中暴露了群体的无知和疾病者的自救,自救诚然可以扭转群体对疾病的看法。比如浪漫时期对于肺结核那种的热爱,艺术家因神经性梅毒而登上艺术高峰等等。踏入隐喻的影子中,无法窥探到疾病、影子的真实面貌。相反,诠释及过度诠释使得疾病成为了神话,成为了人们不敢谈论的名词(一旦谈论会加重病情)。只有揭开隐喻,还原疾病的本来面目才能看清它的来龙去脉,形成原因,避免悲剧的重复。

作者苏珊桑塔格出版此书之前,得过癌症,以亲身体验诉说癌症给她带来的各种影子般如影随形的变化和影响。疾病带来的隐喻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如上所说的群体恐惧、无知造成的现象,更有自我的、精神上的形式化审判。健康的人是德行好的人,遇到疾病的人是上天降罪的征兆。诸如此类的观念在现代2019年,依然可以听闻。很多人质疑作风不检点的人、道德有瑕疵的人因此得病,某某大师修行持戒,不幸得病,人们会质疑他是否真的修行者。无知的力量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理性的全面推进而全面溃败。

群体潜移默化的认为,没有任何事物不可能无端形成,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独立存在,其中必然包含着某种内在必然性。这种认知,成了某种乌合之众的潜台词,某类祭祀宗教吸纳信徒的洗脑条款,同时又会成为某种商业气息浓厚的医疗类产品的销售策略。无疑群体、公共视野认知全方位的强化、加深、补全了对疾病的隐喻,成了一种信仰模式。

本书的批判性充满在每一个文字、标点之中,不仅驳斥了诸多文学名家的著作中那种显而易见的荒谬,更对不同社会学家、艺术家将民主、道德、疾病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分析,批评的一无是处。疾病政治论把我们加诸在疾病之上的那些隐喻成为了我们社会的巨大欠缺的黑洞。

yes or no

这个黑洞,如果你张望,会发现它反应了死亡阴郁、情感焦虑、鲁莽草率、非理性科学、暴力恐惧等各种时代发展、扩张后带来的负面元素。隐喻的剥离,让人无所适从,曾经坚信的东西,现在成为了一堆沙土烟消云散,曾经以为的生活方式,政治,凭借这些“健康”的理解和习惯能无病活到100岁,现在看来,反而它们不靠谱。

我们陷入了更大的无知和恐惧,也许他们(反对者)会站起来说,谁影响到我们生存、赚钱、利益,我们就和他们死磕。拨开隐喻使真相露出水面不易。

在这个陷阱里,我们每个人都两难。前进还是后退?在这个面目全非的本真世界,我们每一个选择、行动都已离本身遥远。隐喻、影子和本真混杂的世界中,试想,我们讨论的真与假,是真与假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疾病的隐喻 苏珊桑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