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好人生这出戏

认识《粉墨春秋》这本书源自看《傅雷家书》时傅雷先生的极力推荐,故遍寻此书以拜读之。读完之后思绪激昂,不能自拔!这确实是一部完美结合了戏曲艺术、教育教学、品德操守、为人处世等内容的实用好书,令我受益匪浅。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戏曲的了解仅限于儿时过年才能在村里祠堂前看三晚潮剧的回忆。彼时年幼,看戏时只觉得台上的演员扮相很有趣,戏服很漂亮,再无其他。而今看了《粉墨春秋》,方知戏曲演员们学戏的辛苦,也从盖叫天先生刻苦练功、精心钻研戏曲艺术的叙述中看到了老艺术家们热爱艺术、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心中甚是敬佩!从盖叫天老先生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成就这位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打基础,练好基本功。科班练功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头一年练的功是拿顶、虎跳、踺子、小翻这四样。先练拿顶,拿顶之后是虎跳、踺子,有了基础后再花三个月时间练习小翻。一年过后,再用八个月时间练四面筋斗。四面筋斗之后再练“手上的”——各种拳法,练会了“手上的”,再练把子。会了把子,有了基础,之后就看各人如何智慧将这些基本功夫融会贯通、无穷转化了。“练的时候快了慢了都不行,慢了要松,紧了要崩,不紧不慢才是功,一天三遍,一遍三回,一天不挪,百日成功。” “练功如同写字一样,先要练正楷,一笔一画写端正了,然后再写行书,那行书才会写得好看,如果跳过正楷的阶段,一上来就想写行书,那行书也准定写不好。” “基本功练扎实了之后,才能学戏。学戏也有讲究,头一出戏最关键。头一出戏没学好,以后的戏也学不好。‘慢就是快’,有了头一出的基础,二一出《蜈蚣岭》只消四个月时间,三一出《打虎》只消两个月。”“开蒙基础打不好,什么也谈不上。”学习讲究个循序渐进,慢工才能出细活。根基没有打好,就如同在沙漠上攀登,走不了几步又被滑回原地,永远无法登顶。世上没有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事。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是关键。唯有基础扎实了,基本功牢固了,才能“一化二,二化三,三化万物,万物归一。”

二、好学多思,融汇贯通,研究创新。戏要好,除了基本功扎实,还要多思考,融会贯通。思考,在学戏中叫“默”。“老师说到了,教到了,指点到了,你也学到了,看到了,听到了,方才能够‘得’到。得到什么?得到‘灵魂’。要得到灵魂,一定要用默的功夫,要‘默’才能‘悟’。把学的、练的、看的、听的,都融合在一起,‘万法归一’,才能再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先生这段话真是醍醐灌顶,令人耳目一新。这让我想到了“温故而知新”,老艺术家通过思考的方式在头脑中进行“温故”,同时进行研究再创造——“艺术要研究才有,不研究自然没有,要从没有办法中找出办法来才是窍门,而且不是光模仿别人,要有自己的创造。”

艺术要研究,要怎么研究呢?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研究,然后提炼成艺术。“生活材料是丰富的,因此要随时注意,用心学习,平时积累,到用的时候方才得心应手。我们虽然向生活学习,可是也得懂得如何运用,要用得合理,生搬硬套可也不行。而且要多学多练,学得时候,你还不知道学的东西,将来用在哪一处有用,可是会得多,懂得多,在千头万绪中自会走出一条道来,这叫‘学的时候一大片,用的时候一条线。’”艺术源于生活,演员的每个动作,每个神态,每个身段,每句台词,都要求真实——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角色特点。科班训练时,老师会要求大家多“体验生活”,去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观察、体验,比如挑担子、拉车。“平时注意生活,看得多学得多,上了台扮什么自然会像什么。”老先生的表演之所以动人,就是他联系生活,将艺术的美和真实的生活相结合的结果。外在方面,他对角色的服装造型、步调站姿、语调轻缓、表情动作甚至舞台布景等方面无不细致打磨;内心层面,他依靠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理解,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钻到人物心灵儿里面去”,表演的时候方能“形神兼备”,触动人心。他这种积极钻研的创作精神,实属我辈学习之典范。

三、勤练功,贵有恒。艺术要精湛,离不开勤加训练。盖叫天先生热爱戏曲艺术,对自己严格要求,认为练功贵在持之以恒,练功“重如泰山”,无论发生什么天大的事情,练功也不能间断。哪怕在自己因戏受伤后的疗养期间,也不忘练功。腿受伤导致全身动不了,他就先研究起身动作,从头部锻炼起。头部能自由活动了就练上半身,待上半身能活动了就练下半身,能慢慢坐起身了,就开始练站。站稳了再练走。恢复健康后第一件事就是练功。“一日不练,前功尽弃”。正是这种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造就了这位老艺术家的成功,成就了他的粉墨人生。

常言道:人生如戏。如果把一出戏看得轻如鸿毛,不认真表演,那就把戏演砸了,人生谈何精彩?如果把这出戏看得重如泰山,即便是一个小喽啰的角色也认真演绎,把人物演活了,把戏演好了,那会是一出多么精彩绝伦的戏啊!为此,我辈须当向这些热爱艺术、一丝不苟、刻苦敬业的老艺术家们学习,演好人生这出戏。

你可能感兴趣的:(演好人生这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