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我们仨》中除了和谐的家庭关系,还有内涵丰富的人格魅力

导语:《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的散文集。写于丈夫钱钟书去世后的四年,03年出版。92岁高龄的杨绛用平和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他们一家63年家庭生活聚散的点点滴滴。

    01虚实结合,哀而不伤     

书的开头部分主要写她和女儿、丈夫人生最后一段时间的浓情岁月。女儿、丈夫相继得了重病,然后又先后离她而去。

她这个写作手法很新颖,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她的思路走。她用梦境切入的方式,虚写与亲人最后死别的岁月。也许她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不能接受生命中最亲的两个人一下子离开的事实。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

虚笔写死亡,实笔写生活。也许是她不愿去回忆与亲人最后的离别悲痛,只想记住他们从前一起温馨生活的美好。这样写有一个好处,对于死亡哀而不伤。

之前看电影《寻梦环游记》时,里面有一句台词记忆犹新: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世上再没有人记得。我想这也是杨绛写这本回忆录的初衷,她要用自己的方式让她们一家人的深情厚谊不被岁月溜走,她做到了。

她虚写的古驿道,小船,客栈,还有驿道两旁的柳树变黄变秃,变成寒柳,都在暗示最后的永别和死别。死神逼近了。

杨绛 钱钟书 钱媛

先是女儿钱媛在驿道上,朝着她甜甜地一笑 ,叫了最后一声“妈妈”。她以为女儿病好了,随后醒悟过来。

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渣滓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奔回客栈。

从她的描写中可见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作为一个母亲,失去自己的孩子 是世间最大的伤痛。

第二年,丈夫钟书又离她而去。她爬呀爬,来到山头上。这是她对伴侣深深的不舍之情。

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被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往者不可留 ,逝者不可追。只剩一个人的家已经不叫家,她把它称作客栈。一个人思念他们三个,重温一同生活的岁月成就了《我们仨》。

年轻时候的杨绛 钱钟书 小钱媛

02情感真挚贯穿四个方面

1. 伉俪情深

两人1935年一同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他们一起学着做饭,一起看书,一起散步,放假了一起去探险。杨绛说这段二人世界的生活,是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

想起我们的恋爱时光,无忧无虑,天马行空,青春无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这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疑。仿佛天地间只有你和我,我的眼里只有你,你的眼里容不下第二个人。

接着第二个幸福高光时刻来到,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钱媛,一个天使般乖巧孝顺的孩子。从此开启“我们仨”的旅程。

2. 快乐三人世界

抗日战争爆发,他们回到上海。经历离别,相聚,文化大革命,各种旧改运动,一家人守望相助。苦中作乐,一同度过艰难的时光。

杨绛觉得女儿阿瑗,有时候是姐姐陪她玩,有时候是妈妈会照顾她。女儿说爸爸只能做弟弟,因为他的生活需要母女俩照顾。但是爸爸又同时是母女俩的老师,有什么问题都去请教他。

看似乱辈的家庭关系,却显示出一家人的亲密无间,既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同辈姊妹关系,还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一家人一起玩耍,互相欣赏。

杨绛 钱钟书

3. 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1948年他们认识的其他人都在想办法离开国内 ,躲避战乱。他们也是有办法可想的。但是作为旧知识分子他们是爱国的,对自己的故土是热爱的。逃到外国去当二等公民,他们不愿意。

于是他们死守上海,等着解放。后来他们被请到清华大学去教书。从此他们仨就在北京团聚了。钱钟书说,从此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他没有食言。

佩服他们有知识分子的气节,有着家国情怀,与祖国同在,后来为翻译毛泽东文选,毛泽东诗词,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 尊重读者

钱钟书作品《围城》被拍成电影 ,他一下子成了红人。总是接到读者的来信,每天回复,每天有新的。

因为事务繁多。于是杨绛请教别的大作家,是怎么处理读者来信的。大作家说并没有回信。可是钟书不肯,他不愿意辜负看他作品的人。每天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写回信。

一个没有架子,把读者当成朋友的作家是可敬的。高高在上怎么能听见真正的声音,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不是要与社会脱节。

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钱媛在父母的影响下,善辨是非,当时文化革命运动的时候,她用自己当老师的影响,解救了很多人,免于苦难。许多年后还有人专门到北京去感谢她。她的婆婆也曾经是她救过的人,因为她的善良,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钱钟书 杨绛

03家庭对于每个人的意义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无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作者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家的意义是什么。一个真正的家,它是每个家人的避风港湾。家人会同甘共苦,相亲相爱,相助守望。是没有名利,只求相聚的地方。

拥有这样和谐幸福的家庭,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是有多少人有他们这样淡泊名利的想法,只为情浓于水,相惜相怜。

为什么这本书被热捧?不管是普通家庭还是豪门,各种狗血剧情不断发生。人们看多了这种扯皮拉筋的事情后,开始渴望回到生活的本真,回到真正让人心安,温馨的家。如果家成了名利场,互撕的地方,那起初成家的初衷是什么。

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总是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这种豁达的心态为我们点出生活的本质。即使像他们这样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家庭也有烦恼。会遇到各种问题,只有一同承担困难度过去。

杨绛

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引用了白居易的两句诗来提醒大家要珍惜每一个家人,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世事无常,抱着今天是末日的态度去和家人相处。

这本书不仅传递了和谐的家庭气息,还传达出他们在一生当中做出价值观正确的选择,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

2016年《我们仨》销量超过100万册,杨绛将这笔不菲的收入全部捐出,就像当初他们在清华大学成立奖学金基金一样。做好想做的事情,她从容地踏上与丈夫、女儿的汇合之路。享年105岁。

我们收拾自己的人生,是否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诗人郎费罗说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

想要做出改变,让我们从爱我们的家和家人开始。一个有爱的家是你做任何事情的最坚强的后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绛的《我们仨》中除了和谐的家庭关系,还有内涵丰富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