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笔记

视频地址:千锋最新Zookeeper集群教程-全网最全Zookeeper应用及原理分析课程

一、zookeeper介绍

1. 什么是zookeeper

zookeeper是一种分布式协调服务,用于管理大型主机。
在分布式环境中协调和管理服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zookeeper通过其简单的架构和API解决了这个问题。zookeeper允许开发人员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开发,而不必担心应用的分布式特性。

2. zookeeper的应用场景

  • 分布式协调组件
    • 在分布式系统中,需要有zookeeper作为分布式协调组件,协调分布式系统中的状态
  • 分布式锁
    • zk在实现分布式锁上,可以做到强一致性(顺序一致性),在后文ZAB协议中会详细介绍zk实现分布式锁
  • 无状态化实现
    • 将分布式环境中多个节点的登录状态信息维护在zk数据中心中,实现了多个节点的无状态化

zookeeper笔记_第1张图片

二、搭建zookeeper服务器

1. 安装zookeeper

  1. 准备一台虚拟机(或linux服务器),安装jdk,配置java运行环境
  2. 官网下载指定版本的zookeeper压缩包,apache-zookeeper-3.7.0-bin.tar.gz。官网地址:https://zookeeper.apache.org/
  3. zookeeper压缩包上传到服务器上,解压缩
  4. 进到conf目录中,执行命令:
cp zoo_sample.cfg zoo.cfg  # 拷贝一份cfg配置文件,新文件命名为zoo.cfg
  1. 修改zoo.cfg配置文件
# zookeeper时间配置中的基本单位(毫秒)
tickTime=2000
# 允许follower初始化连接到leader的最大时长,它表示tickTime的时间倍数,即:initLimit*tickTime
initLimit=10
# 允许follower与leader数据同步最大时长,它表示tickTime的时间倍速,即:syncLimit*tickTime
syncLimit=5
# zookeeper数据存储目录及日志保存目录(如果没有指明dataLogDir,则日志也保存在这个文件中)
dataDir=/tmp/zookeeper
# 对客户端提供的端口号
clientPort=2181
# 单个客户端与zookeeper最大并发连接数
maxClientCnxns=60
# 保存的数据快照数量,之外的将会被清除
autopurge.snapRetainCount=3
# 自动触发清除任务时间间隔,单位为小时,默认为0,表示不自动清除
autopurge.purgeInterval=1
  1. 启动zookeeper
# 进入到bin目录中,执行
./zkServer.sh start ../conf/zoo.cfg

2. zookeeper服务器的操作命令

  • 启动zk服务器
./zkServer.sh start ../conf/zoo.cfg
  • 查看zk服务器的状态(可以看当前启动的zk是leader、follower、还是 observer)
./zkServer.sh status ../conf/zoo.cfg
  • 停止zk服务器
./zkServer.sh stop ../conf/zoo.cfg

三、zookeeper内部的数据模型

1. zk是如何保存数据的

zk中数据是保存在节点上的,节点就是znode,多个znode之间构成了一棵树的目录结构
zk的数据模型是什么样子呢?有点像数据结构中的树,也比较像文件系统的目录。
zookeeper笔记_第2张图片
根路径为 /。不同于树的节点,znode的引用方式是路径引用,类似于文件路径:
zookeeper笔记_第3张图片
这样的层次结构,让每一个znode节点拥有唯一的路径,就像命名空间一样,对不同的信息作出清晰的隔离。
查看zk中的所有节点:

ls /

2. zk中znode是什么样的结构

zk中的znode节点,包含了四个部分:

  • data:znode存储的业务数据
  • acl 权限:
    • c:create 创建权限,允许在该节点下创建子节点
    • w:write 写/更新权限,允许更新该节点的数据
    • r:read 读权限,允许读取该节点的内容以及子节点的列表信息
    • d:delete 删除权限,允许删除该节点的子节点
    • a:admin 管理者权限,允许对该节点进行acl权限设置
  • stat:描述当前znode的元数据/状态信息(事务id、版本号、时间戳)
  • child:当前节点的子节点引用

查看节点的详细信息:

get -s /xxx

zookeeper笔记_第4张图片
节点的详细信息:

  • cZxid:创建节点的事务id
  • mZxid:修改节点的事务id
  • pZxid:添加或删除子节点的事务id
  • ctime:节点创建的时间
  • mtime:节点最近修改的时间
  • dataVersion:节点内数据的版本,每更新一次,版本+1
  • aclVersion:此节点的权限版本
  • ephemeralOwner:如果当前节点是临时节点,该值是当前节点所有者的session id。如果不是临时节点,则该值为0
  • dataLength:节点内数据的长度
  • numChildren:该节点的子节点个数

3. zk中节点znode的类型

  • 持久节点:创建出节点后,在会话结束后依然存在 【create /xxx】
  • 持久序号节点:创建出的节点,根据先后顺序,会在节点之后带上一个数值。越后创建的数值越大,单调递增。适用于分布式锁的应用场景/并发场景 【create -s /xxx】

zookeeper笔记_第5张图片

  • 临时节点:创建之后,在会话结束后,节点会自动被删除。通过这个特性,zk可以实现服务的注册与发现的效果(如zk在dubbo中作为注册中心,实现服务注册与发现功能。服务提供者宕机,注册到zk的临时服务节点就会自动删除,消费者不可再调用) 【create -e /xxx】
    • 那么临时节点是如何维持心跳的呢?

zookeeper笔记_第6张图片

  • 临时序号节点:跟持久节点类似,适用于临时的分布式锁 【create -e -s /xxx】
  • Container节点(3.5.3版本新增):Container容器节点,当容器中没有任何子节点,该容器节点会被zk定期删除(60s)
  • TTL节点:可以指定节点的到期时间,到期后被zk删除,只能通过系统配置 zookeeper.extendedTypesEnabled=true开启

4. zk的数据持久化

zk的数据是运行在内存中的,zk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机制:

  • 事务日志
    • zk把执行的命令以日志的形式保存在dataLogDir指定的路径的文件中(如果没有指定dataLogDir,则按dataDir指定的路径)
  • 数据快照
    • zk会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生成一次内存数据的快照,把该时刻的内存数据保存在快照文件中

zk通过两种形式的持久化,在恢复时先恢复快照文件中的数据到内存中,再用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做增量恢复。这样的恢复速度更快

四、zookeeper客户端(zkCli)的使用

1. 多节点类型的创建

  • 创建持久节点 —— create /xxx
  • 创建持久序号节点 —— create -s /xxx
  • 创建临时节点 —— create -e /xxx
  • 创建临时序号节点 —— create -e -s /xxx
  • 创建容器节点 —— create -c /xxx

2. 查询节点

  • 普通查询
    • _ls /xxx _(查询/xxx下的一级子节点)
    • ls -R /xxx (查询/xxx下的所有子节点)
    • get /xxx (查询/xxx节点上的数据)
  • 查询节点信息 —— get -s /xxx (查询/xxx节点的所有信息)
    • cZxid:创建节点的事务id
    • mZxid:修改节点的事务id
    • pZxid:添加或删除子节点的事务id
    • ctime:节点创建的时间
    • mtime:节点最近修改的时间
    • dataVersion:节点内数据的版本,每更新一次,版本+1
    • aclVersion:此节点的权限版本
    • ephemeralOwner:如果当前节点是临时节点,该值是当前节点所有者的session id。如果不是临时节点,则该值为0
    • dataLength:节点内数据的长度
    • numChildren:该节点的子节点个数

3. 删除节点

  • 普通删除
    • delete /xxx
    • deleteall /xxx
  • 乐观锁删除
    • delete -v dataVersion(节点的数据版本号) /xxx 【只有指定删除的数据版本 == 当前节点的数据版本号,才能够删除成功】,每对节点进行一次数据操作,节点的dataVersion就会+1。这样删除,以乐观锁的机制,可保证并发下数据操作的唯一性

zookeeper笔记_第7张图片

4. 权限设置

  • 注册当前会话的账号和密码:
addauth digest xiaowang:123456
  • 创建节点,并设置权限
# 创建一个节点/test-node,节点数据为abcd,此节点只能由账号为xiangwang,密码为123456的用户操作,可进行创建、删除、写、读、权限设置操作
create /test-node abcd auth:xiangwang:123456:cdwra

在另一个会话中,必须先使用账号密码,才能拥有操作节点的权限
zookeeper笔记_第8张图片

五、Curator客户端的使用

1. Curator介绍

zookeeper笔记_第9张图片
Curator是Netflix公司开源的一套zookeeper客户端框架,Curator是对zookeeper支持最好的客户端框架。Curator封装了大部分zookeeper的功能,比如leader选举、分布式锁等,减少了技术人员在使用zookeeper时的底层细节开发工作。
在Java程序中使用zookeeper,可以引入Curator

  • 引入Curator依赖,zookeeper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frameworkartifactId>
  <version>2.12.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recipesartifactId>
  <version>2.12.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zookeepergroupId>
  <artifactId>zookeeperartifactId>
  <version>3.7.14version>
dependency>
  • application.properties配置文件
curator.retryCount=5 # 重试次数
curator.elapsedTimeMs=5000 # 临时节点的超时时间
curator.connectionString=172.16.253.35:2181 # 连接地址
curator.sessionTimeoutMs=60000 # session超时时间
curator.connectionTimeoutMs=5000 # 连接超时时间
  • 创建节点

zookeeper笔记_第10张图片

  • 读取节点数据

zookeeper笔记_第11张图片

  • 给节点添加数据

zookeeper笔记_第12张图片

  • 创建节点,如果没有父节点,顺带创建父节点

zookeeper笔记_第13张图片

  • 删除节点,如果节点下有子节点,一并删除

image.png

  • 节点监听事件

zookeeper笔记_第14张图片

六、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

1. zk中锁的种类:

  • 读锁:大家都可以读。想上读锁的前提是:上锁之前的,所有锁中没有写锁
  • 写锁:只有得到写锁才能写数据。想上写锁的前提是:上锁之前,没有任何锁

读读共享,读写互斥,写写互斥

2. zk如何上读锁

  • 创建一个临时序号节点,节点的数据是read,表示是读锁
  • 获取当前zk中序号比自己小的所有节点
    • 判断最小节点是否是读锁
      • 如果是读锁的话,则上锁成功
      • 如果是写锁,则上锁失败。为最小节点设置监听,阻塞等待,zk的watch机制会当最小节点发生变化时通知当前节点,于是再次执行第二步的流程

zookeeper笔记_第15张图片

3. zk如何上写锁

  • 创建一个临时序号节点,节点的数据是write,表示是写锁
  • 获取zk中所有的子节点
    • 判断自己是否是最小的节点
      • 如果是,则上锁成功
      • 如果不是,说明前面还有锁,则上锁失败。监听最小的节点,如果最小节点发生变化,则回到第二步

4. 羊群效应

如果用上述的上锁方式,只要节点发生变化,就会触发其他节点的监听事件,这样的话对zk的压力非常大,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惊群效应)。
可以调整为链式监听,解决这个问题。
zookeeper笔记_第16张图片

5. Curator实现读写锁

  1. 获取读锁

zookeeper笔记_第17张图片

  1. 获取写锁
// 将上面的获取读锁改成获取写锁
InterProcessLock interProcessLock = interProcessReadWriteLock.writeLock();

七、zookeeper的watch机制

1. watch机制介绍

可以把watch机制理解成注册在znode上的触发器。当znode发生变化了(调用了create、delete、setData等方法时),将会触发znode上注册的对应事件,请求znode的客户端会接收到异步通知。
具体交互过程:

  • 客户端调用getData方法,watch参数设置为true(即客户端监听节点的变化)。服务端接收到请求,返回节点数据,并且在对应的哈希表中插入被watch的znode路径,以及watcher列表。
    • 监听节点数据变化:get -w /xxx
    • 当节点数据发生变化了,客户端会有监听信息的打印
    • 注意:客户端的监听只生效一次。如果想持续监听,需要在每次监听信息打印后,查看数据的时候,再使用:get -w /xxx
    • (get -w /xxx 的方式)在被监听的节点上创建子节点,watch监听事件不会被触发


zookeeper笔记_第18张图片

  • 当被watch的znode已删除,服务端会查找哈希表,找到znode对应的所有watcher,异步通知客户端,并删除哈希表中对应的key-value。

zookeeper笔记_第19张图片
客户端使用了NIO的通信模式监听服务端的调用。

2. zkCli客户端使用watch

create /xxx abc  # 创建持久节点/xxx,并设置节点数据为abc
get -w /xxx # 一次性监听节点
ls -w /xxx # 监听目录,创建和删除子节点会收到通知,子节点中新增节点不会收到通知
ls -R -w /xxx # 监听节点所有层级子节点的变化,但内容的变化不会收到通知

3. Curator客户端使用watch

zookeeper笔记_第20张图片

八、zookeeper集群

1. zookeeper集群角色

zookeeper集群中的节点有三种角色:

  • leader:处理集群的所有事务请求,一般进行写请求处理,集群中只有一个leader
  • follower:只能处理读请求,可参与leader选举
  • observer:只能处理读请求,提高集群读的性能,但不能参与leader选举

2. 集群搭建

搭建4个节点,其中一个节点为observer

  1. 创建4个节点的myid,并设值
# 在/usr/local/zookeeper中创建四个文件
/usr/local/zookeeper/zkdata/zk1# echo 1 > myid
/usr/local/zookeeper/zkdata/zk2# echo 2 > myid 
/usr/local/zookeeper/zkdata/zk3# echo 3 > myid
/usr/local/zookeeper/zkdata/zk4# echo 4 > myid
  1. 编写4个zoo.cfg
# 不同的zoo.cfg文件中需要更改两处:dataDir和clientPort

...

dataDir=/usr/local/zookeeper/zkdata/zk1  # 数据日志存放路径
clientPort=2181 # 提供给客户端通信的端口
# 2001,2002,2003,2004是用于服务节点之间通信的
# 3001,3002,3003,3004是用于投票选举leader的端口
server.1=172.16.253.55:2001:3001
server.1=172.16.253.55:2002:3002
server.1=172.16.253.55:2003:3003
server.1=172.16.253.55:2004:3004:observer

3. 启动四台服务节点

zookeeper笔记_第21张图片

4. 查看四台已启动节点在集群中的角色

zookeeper笔记_第22张图片

5. 客户端连接zookeeper集群

image.png

九、ZAB协议

1. 什么是ZAB协议

zookeeper作为非常重要的分布式协调组件,需要进行集群部署,集群中会以一主多从的形式进行部署。zookeeper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使用了ZAB协议(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这个协议解决了zookeeper的崩溃恢复和主从数据同步的问题
zookeeper笔记_第23张图片

2. ZAB协议定义的四种节点状态

  • looking:选举状态
  • following:follower节点(从节点)所处的状态
  • leading:leader节点(主节点)所处的状态
  • observer:观察者节点所处的状态

3. 集群上线的时候,leader是怎么选举出来的

zookeeper集群中的节点上线时,将会进入looking状态,即leader选举状态,会经历过程如下:
zookeeper笔记_第24张图片

  • 选票格式(由两部分组成)
    • myid:每个节点初始配置的myid值
    • zXid:事务id,节点上每进行一次事务的增删改操作,zXid就会+1
  • 第一轮投票:
    • 两个节点根据自己的myid和zXid生成一张自己的选票
    • 然后将各自持有的选票投递给对方
    • 这样,两个节点都各自拥有两张选票。然后各自按照(先比较zXid,取出较大者;如果zXid相同,再比较myid,取出较大者)的规则,选出一张选票,投到投票箱中
      • 为什么先比较zXid? —— 因为zXid较大者,代表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次数较多,更适合作为leader。而且后面,经历过数据同步,最终,各个节点上的数据都会保持一致
    • 第一轮投票结束。投票箱中产生了各个节点的选票(node-1中(2,0);node-2中(2,0))
  • 第二轮投票:—— 由于对于一个节点的来说,投票箱中的票数没有过半(3个参与投票的节点,过半票数为2,目前节点中的票数为1,1<2,所以需要进行第二轮投票)
    • 各个节点,将上一轮手中较大的选票投递给对方
    • 各自按照(先比较zXid,取出较大者;如果zXid相同,再比较myid,取出较大者)的规则,选出一张选票,投到投票箱中
    • 第二轮投票结束。投票箱中产生了各个节点的选票(node-1中(2,0)(2,0);node-2中(2,0)(2,0))
  • 此时,投票箱中有票数过半的节点,该节点确定为leader,选票结束
  • 第三台节点启动后,发现集群中已经选举出了leader,于是把自己作为follower了

总结:zookeeper集群中,一般设置奇数节点比较好,leader选举的时候,比较好判断票数过半的节点

4. 崩溃恢复时的leader选举

leader建立完后,leader周期性地不断向follower发送心跳(ping命令,没有内容地socket)。当leader崩溃后,follower发现socket通道关闭,于是follower就会从following状态切换到looking状态,重新回到第3节中地leader选举状态。
此时集群不能对外提供服务。

5. 主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

zookeeper笔记_第25张图片

  • leader收到半数以上follower的ack,就发送commit(向所有follower,和自己)
    • 为什么要半数以上? —— 半数以上的好处:提升整个集群写数据的性能。因为集群中3台节点,有两台都写成功了,说明网络通信基本正常,集群能够持续提供服务
    • 半数,指的是整个集群所有节点的半数
  • 也可以理解成分布式事务中的两阶段提交

6. zookeeper中的NIO和BIO的应用

zookeeper在3.1之后的版本用的Netty

  • NIO
    • 用于被客户端连接的2181端口,使用的是NIO模式与客户端建立连接
    • 客户端开启watch时,也使用NIO,等待zookeeper服务器的回调
  • BIO
    • 集群在选举时,多个节点之间的投票通信端口,使用的是BIO进行通信

7. zookeeper的一致性问题

zookeeper在数据同步时,追求的并不是强一致性,它保证的是顺序一致性(通过事务id的单调递增)

十、CAP理论、Base理论

1. CAP理论

一个分布式系统中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三项中的两项(CP、或者AP)

  • 一致性
    • 即更新操作成功并返回客户端完成后,所有节点在同一时刻的数据完全一致
  • 可用性
    • 即服务一直可用,而且是正常响应时间
  • 分区容错性
    • 即分布式系统在遇到某节点或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或可用性的服务。避免单点故障,就要进行冗余部署,冗余部署相当于是服务的分区,这样的分区就具备了容错性。

2. BASE理论

BASE理论是对CAP理论的延伸,核心思想: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应用可以采用适合的方式达到最终一致性

  •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
    • 指分布式系统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即保证核心可用。(如电商大促时,为了应对访问量激增,部分用户可以会被引导到降级页面,服务处也可能只提供降级服务,这就是损失部分可用性的体现)
  • 软状态(soft state)
    • 指允许系统存在中间状态,而该状态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如:支付中)。分布式存储中,一般一份数据至少会有三个副本,允许不同节点间副本同步的延时就是软状态的体现。mysql replication的异步复制也是软状态的一种体现。
  • 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
    • 指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副本经过一定时间后,最终能够达到一致的状态。弱一致性和强一致性相反,最终一致性是弱一致性的一种特殊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布式,中间件,zookeeper,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