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42/300 老师

早上刷,无意中看到了一篇讲如何做老师的文章,摘抄一些作者的观点,努力向着靠拢:

1,怎么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至少不在课堂上睡觉或做其他作业?

   怎么让他们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理解并牢固地记住教材中的知识?

2,实际上两个问题用同一个方法:吃透教材反复读教材,找出零散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尝试以最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不知不觉间,教材中的数据在没有刻意背诵的前提下被不知不觉记住了,整个知识网络在我头脑中清晰了,而且生动了。

3,为了将知识结构化,方便记忆,我又大量地在教学中运用地图。作为考试高手,我发明了不少记忆术,一一派上了用场。要记住,还必须去理解

4,一些因素都息息相关,这种联系可以通过地图讲得十分清楚,包括进行必要的推测,这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过程。

5,课堂开始变得尴尬起来,学生眼神黯淡,无精打采,偶尔还有睡觉的。

6,必须赢得学生!我不会叫醒任何一个在我课堂上睡觉的学生,除非因为我的教学,他自己醒来!

每天五点半起床,十二点以前不睡觉。

7,教材肯定得熟,熟透了,熟到经常可以无意识地大段大段地背诵。但这次只熟读教材肯定是不行的,围绕着教材,还得有大量的阅读和准备

8,上课前,按图索骥,先读若干解读文章,反复揣摩,然后再形成自己的思路。解读文章中写得精彩的地方,经常大段大段地抄录在教案本中,字写得很小,密密麻麻(我的教案,经常是要把要说的话都写下来)。

9,在备课前,一定要研究传记。读到了许多新见

10,旁征博引,又发现了教材及教参的许多错误,而且不断地抛出许多新鲜的观点,再刻意地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建立关联,课堂就逐渐生动起来。

11,反复读这本书,琢磨叶嘉莹讲词的「套路」。在课堂上,我开始讲叶嘉莹讲过的词,几乎完全照搬叶嘉莹的讲法,但是效果出奇地好。久之,开始脱胎而出,拿到任何一首诗词,就知道如何教了。

12,六年的变化,在当时看来是缓慢的,似乎每天都处于各种焦虑之中,不断地汲取,尝试,无数次地失败。有时候准备得好好的,花了大量时间,课却上得很无趣。有时候又似乎突然来了灵感,课堂上一下子活起来了。更多的时候,是这个班没上好,但在另一个班,效果却截然不同。

13,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有学生喜欢你,甚至疯狂地喜欢你。无法平息我的焦虑。一个十分核心的问题:我该如何让自己满意?

14,因为有些课上得好,有些课上得不好,很难完全地稳定地发挥。

15,一个新教师,如何在环境中努力地挣扎,尝试突破自身

16,在最近一些年涌现出的诸多概念中,有几个概念我认为十分重要:

自组织;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审辩式思维;认知革命。

17,学生不是准备好了才来听我们上课,而是因为我们才准备好了。不要轻易地通过修改认知(例如责怪学生)来掩盖或摆脱痛苦。痛苦是有价值的,它会让我们不断地奔跑,不断地发展。

18,是在痛苦中赢得一切,还是在逃避痛苦中麻木下去?我认为这正是卓越与平庸的分界,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19,忙来正是修炼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D142/300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