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68:2021读书有感第15篇《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1905-1997)是医学博士,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心理学家。他创立的“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是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维也纳第三大心理治疗学派。弗兰克尔出生于犹太家庭,纳粹时期全家人都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哥哥、妻子均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承受和超越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入学术,开创了“意义疗法”,并毕生投身于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帮助人们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情,完成紧张的教研工作之外,他在67岁时还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80岁时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92岁时在家乡维也纳去世,终身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学习与工作。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自传,记述了他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介绍了“意义疗法”的主张和治疗方法。读完这本书,我从内心很喜欢,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虽说现代社会不像作者生活的年代经历残酷,物质匮乏,但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完全满足心灵的成长。患有“空心病”,无所事事,找不到生命意义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年轻人还没奋斗就“躺平”了,有的人刚过五十就认为“老了”,不再进取,有很多人退休了就得过且过了,认为今生使命完成了。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真是值得我们用心去读,体悟作者的良苦用心,他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乐观地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一定会找到生命的意义,哪怕是在残酷的集中营。

       作者在集中营中经历了太多的恐惧事件和不幸,但他在书中的描述保持中立态度,评判较少,更多的地对当时情况的描述。书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幸存者说:我们不喜欢谈论 们的过去,对于经历过这场噩梦的人来说,所有的解释是多余的,而对于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来说,他们不会理解我们过去的感受,也不会理解我们现在的感觉。”所以,在解放后,他也是致力于自己的医疗事业,没有把这段不幸在他的生活中受到影响。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作者人生第一次悟出的,也是在集中营中悟出的,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他也理解了”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她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是否健在,爱以什么方式终止是最重要的。就是作者以妻子的那份爱与思念,他对妻子的形象的回忆和对解放后见到妻子的憧憬支撑着他。为了父母,他放弃可以不去集中营的机会。对父母的爱,对妻子的爱,对集中营中人的帮助,都是爱的奉献。爱,无所不在。

      生命的意义在于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作者即使在集中营里,还和其他人一起开展娱乐节目,写诗、读诗,小提琴演奏,幽默和艺术同在。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正是对生命的一种不妥协,也才有得到解放的机会。“对于最后回家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体验是在他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后,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惧任何东西,那种体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重写这本书,也给了作者无限的力量。而那此消极的人, 很快生命就颓废和枯萎了。

      作者发明的意义疗法,试图唤醒人们潜意识中的某种东西,但其方法不仅仅限于将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而且还关注诸如存在的潜在意义以意义的追求。记的我的心理老师说过,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活着。活着就在无限的可能。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对责任的强调反映在意义疗法的绝对命令中,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意义疗法试图让人认识到自己的人责任,对什么负责,为什么负责。

三种发现生命意义的方式:一是通过创立某种工作或从事某种副业;二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种人;三是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其中第二点,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受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性,甚至能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作者这样说:要了解适用这项技术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让我们先看看神经官能症患者经常出现的“预期焦虑”症状。这种恐惧症的特点是它恰恰造成了患者所害怕的情景。比如,害怕脸红的人走在大厅面对众人时,实际上更容易脸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愿望是思想之父”的说法修改为“恐惧本身是引起恐惧的事实之父。”奇怪的是,跟恐惧能带来所害怕之事一样,强迫性的愿望反而使你极为盼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这就是意义疗法的“矛盾意向法”技术,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举几个例子:

    一个人因为害怕出汗来咨询,他只要一想到出汗马上会大汗淋漓。为了切断这个恶性循环,作者建议他在将要出汗时下决心让大家看他是多么能出汗,一个星期后,他彻底摆脱了这个病症。

      一个多年书写痉挛的人找到作者,医生建议他,做与平常所做相反的事,就是干脆不去想如何整齐漂亮地书写,而是尽可能地去涂鸦,结果治好了他的病。

        一个孩子在公交车上逃票,当被抓住时,他想到唯一逃避处罚的办法是引起售票员工的同情,所以他竭力想让人家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可怜的结巴的孩子。但当他想结巴的时候,却做不到,他无意识用了矛盾意念法。

     一个65岁的女人,患盥洗强迫症60年,医生先用矛盾意向法对她进行意向疗法,2个月后她恢复了正常。

      用矛盾意念法治疗睡眠障碍,对失眠的过度关注反倒让患者更难以入睡,要消除这一恐惧,作者建议患者,不要试图入睡,而是试着做相反的事,就是尽可能晚点上床睡觉,换句话说,对入睡的过度关注会产生一种不能入睡的预期焦虑,因此,用不睡觉来替代它, 这样很快就入睡。

     作者指出,“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随时改变自己决定的自由。人们只要做出一些改变,在改变中体会生活,找到自己的价值或自尊,或事情固有的潜在的意义,他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意义疗法认为,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前进的方向 。生命的短暂也是我们尽量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时刻的最好提示器。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但其他个人选择、行动、关系、爱好甚至简单的快乐也能赋予生命以意义。人对待一切事情的积极态度有助于成就生命的意义。

     作者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打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D268:2021读书有感第15篇《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