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方文化——《圣经故事》

作为一个无宗教人士,我的这篇文章仅通过讨论《圣经故事》之中体现的价值观来聊一聊西方文化,与宗教信仰毫无关系。因为期末论文的缘故,找来《圣经故事》阅读。在我快上初中时,曾经找来《圣经》原文,当时略略一翻,发现人名众多便觉得索然无味。时隔六年我又找来将《圣经》编纂成通俗易懂的故事的《圣经故事》来翻阅,才开始能够领会《圣经》之中蕴藏的西方文化密码。

《圣经故事》这一版本还附有版画帮助理解


如何看待《圣经》。其实很多无宗教人士看待宗教界的经典时总是会抱有里面的思想是错误落后的态度,实际上在我看来《圣经》和我们国家的《论语》《道德经》《周易》一样,在长时间的影响和潜移默化民族中的个人的同时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所以,我们将《圣经》看作是一部西方文化经典更好。并且阅读这部经典能帮助我们在今后阅读西方小说和其他经典时更好的领会作者的思想内涵。

《圣经故事》从耶和华上帝创世纪开始讲起,最一开始的许多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朴素回答:我是上帝的子民,我是上帝造的,我为上帝服务。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小故事便是诺亚(没错,就是诺亚方舟的诺亚)的三个儿子,在诺亚醉酒睡着时对待父亲态度不同,并因此受到诅咒或祝福,地位有了高低之别。

诺亚方舟


这三个儿子分别是含(嘲笑父亲,置之不理)——迦南人、黑种人;闪——黄种人;雅弗——白种人。其中闪和雅弗为父亲盖被子并且为了不看见父亲裸体而倒退离开。实际上在我看到的很多文献当中都表示,《圣经旧约》里面记载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真实发生的,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去讨论其真实与否,也不讨论有神论和无神论。在这一个小故事当中,我产生的最大疑问便是:究竟是后来的人们在出现歧视(种族歧视)之后才从这种角度写下这个故事,还是因为这个故事才让后人产生了歧视。当然在《圣经故事》里面我们还能看到很多让人产生同样疑问的故事,比如以撒的两个儿子的故事。以撒的大儿子以扫为一碗红豆汤将长子权给了弟弟雅各(以色列),后来弟弟以色列又欺骗父亲获得本应属于哥哥的祝福,得到上帝的庇佑。其中的大儿子以扫便是阿拉伯人的起源,而弟弟以色列是犹太人的起源,两人的不和与矛盾由此而起。在当代,很多人都听说过的巴以冲突,其实就是属于阿拉伯人的巴基斯坦和属于犹太人的以色列之间因为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对两国共同生活的土地面积划分不均衡,犹太人占有地比阿拉伯人占有地多5%引起的,当然这背后也有着深远的文化差异的原因,两国的战争和不和由来已久。今天的混乱和争斗背后又有没有这个故事的推波助澜呢?


当然圣经其中的各个小故事从单纯的道德和文化层面上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鸽子与橄榄枝代表和平?因为诺亚在方舟之中存活后为探明灾难有无结束放出了一只鸽子,而鸽子衔回一只橄榄枝,后人就将鸽子和橄榄枝看做和平的象征。为什么会有“替罪羊”这一说法?因为亚伯拉罕用公羊代替小儿子奉献给上帝做祭品,从此古犹太人在每一年的赎罪日都通过大祭司的手将全族人的罪过转到一只羊身上,将其赶入旷野,以此赎罪。

“恐惧来自于无知”,在我们了解这些典故之后,我们看待许多民族或者宗教的仪式或者礼仪也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害怕和恐惧,其实无论是刚刚过去的开斋日还是其他节日,都与我们汉族的春节、端午节一样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历史背景。所以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日本学开宗鼻祖、《菊与刀》的作者在书中说“即使是最怪异的习惯,也不妨碍人们去理解它。”这本《圣经故事》便是理解西方文化和敲门砖和密码

《菊与刀》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近西方文化——《圣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