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向雍正皇帝学习“用”人为本

 瑞波友李 2018-01-21

本文8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达的影视剧传播,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的过渡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学界和大众的认可。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等。他的改革对于大清朝从康熙晚期的“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到乾隆盛世的开创具有关键性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创业者挖到第一桶金到能否成就百年基业,不少民营企业的第二代正处在“雍正式的”转型时期。第一代的“机会”型成功积累了过剩的产能、产品同质化竞争导致利润下滑、人才不再是“家天下”的奴才鲜有“忠诚度”可言、企业蓬勃成长的景象渐渐远去,管理团队暮气沉沉------这一切与当年的雍正所面临的局面除了“大小”不同,气象何其相似?

人才储备不是十年前就是现在,雍正元年开科考试选人,为朝廷选举可造之材。也为乾隆盛世准备了大量经过历练的官吏资源。

雍正: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

“用”人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雍正只用符合标准的人为官。这个标准就是“清、慎、勤”。

康熙早期励精图治,也曾重用过“于成龙”这样的清官,但过了五十岁开始奉行“清静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疏于整饬吏治,官场贪污半合法化。正如《汉书·朱云传》所言:"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雍正反对因循苟且。雍正帝认为他即位时“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若不惩创,将来无所底止”,屡屡告诫臣下,不可“因循玩愒”。除了在做皇子时积累了改革的胆识和治国的韬略之外,其用人的才能在大清朝皇帝中几乎无出其右。

一位姓钱的御史一直在混日子,为了应付差事上书“建议尼姑还俗------”被雍正在奏折上批示“鄙琐庸迂”,即刻退休。

强烈的问题意识,让雍正寻找”解决问题“的人。

以李卫为例,雍正六年,江南地区盗贼盛行,而地方官又非缉盗之才,范时绎不履行督臣之责,伙同按察使马世烆、游击马空北对诸盗贼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包庇,经常以替身代为受过,使其逃过一劫。雍正帝及时任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节制各级兵将官吏。李卫明察暗访,雷厉风行,捣毁了一系列犯罪团伙,并毫不徇情上书弹劾不法官员。范时绎被调离原职,马世烆、马空北被贬戍充军。期间,李卫还破获了一起甘凤池、张云如等筹备雍正八年秋天举事反清复明的阴谋。

用什么样的人?明确好恶,让部署有方向。

怎样用人是第二代企业家实现转型跨越的根本!

雍正最烦拍马屁,史书记载:世宗不喜谄谀之言,有所闻必斥之。重臣李维钧为拍皇帝马屁,写奏章请皇帝的批准雍正心腹戴铎的侄子邢台知县戴天球在职守孝免得“辞职丁忧”,这是皇帝给优秀的官员的恩赐,雍正批示:戴天球乃昏愚无知之人,朕当日在藩邸时因其粗蠢,以其为笑具------。痛斥了李维钧。

相反,孙嘉淦上书“请皇帝亲骨肉”,气的雍正拍桌子瞪眼,却因为孙敢说真话给予重用。

在“一言堂”的决策机制下,用人不情绪化是很难的的品质。

“公平”用人。

雍正在李维钧关于戴天球在职守孝的奏章最后批示到:朕并无异于人处,惟“公平”二字可以自信耳。

这在处理年羹尧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年羹尧与雍正关系密切无论如何都不至于“功高震主”,而在于不处理年羹尧有失公平。

二代接班,只有公平才能建立管理秩序。

“以身作则”用人

用人“清、慎、勤”,雍正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汉臣张廷玉则是“清、慎、勤”的典型。为官清廉、做事谨慎井井有条、工作狂。被雍正任命为“首席军机处大臣”!

曾国藩说: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努力既是指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也是指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使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优秀一点。

雍正是一位节俭的皇帝,他主张节约,反对浪费。清初皇帝有进贡象牙席的制度,象牙席不仅材质贵重,而且工艺复杂,所以雍正即位后,废除这一制度。

在位13年批阅奏章360卷,41600本,一千多万字。这些数据足以证明这位皇帝的“慎”、“勤”,正是皇帝的作风,有这样的皇帝下面的官员哪个还敢敷衍了事、怠慢政务?

作为二代企业家面临的团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父辈打天下的“老臣”,一部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吸纳的经理人。这两个类型基本不能融合,平衡是上策,以事量才。在人才招募、培养上下功夫,逐渐建立变革的班底。德才之论不宜割裂发展阶段独立存在,只能在“选人”和“擢升”关键环节体现。

以未来3--5年的眼光,选人、用人,让自己和团队一起成长守住当下,创造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