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之旅:推迟满足感,自律的原则之一

梁言相劝: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今天我们迎来了“梁言相劝”读书架构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心理篇。

不像哲学篇再赘述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了,今天我们直接交流为什么心理篇第一部来学习《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一,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

通俗”和“伟大”既让我们值得学习,又让我们愿意学习。

第二,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被称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

是心理医生,而不只是理论家;这符合“梁言相劝”学习好书而不是看好书的定位。

第三,作者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己;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这三条理由,足够了。

温挚提示:如果通过共同学习对这本书产生兴趣,购买时注意书名;《少有人走的路》是一个系列,共计四本,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本,叫做《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这部书一共分“自律”、“爱”、“成长和信仰”和“恩典”“四个部分,今天我们学习“自律”部分的两个小节——“问题和痛苦”、“推迟满足感”。

一、每日一思

1、“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作者在一开始,就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关键——自律

什么是自律?又如何形成自律?

我们将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来共同学习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自律篇”。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这个知识点要想法牢记。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个小节,都从属于“推迟满足感”这一原则。

2、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句话其实也是管理的基本定义之一。

面对问题,我们大抵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正视并解决它,二是逃避并掩盖它。

在前一种情形中,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上,比如怎样把这个漂亮的姑娘追到手成为自己女朋友;在后一种情形中,我们把精力和时间甚至是心思放在了“怎样证明这个问题和我没有关系”上,比如妈妈问起时说自己不知道花瓶为什么碎了,绝不是自己碰倒的,因为自己当时正在认真写作业,甚至可以让妈妈考虑是不是—贯淘气的弟弟或那只猫干的坏事,乃至到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还得把一部分心思放在对弟弟或那只猫的观察上和自己的愧疚中…

久而久之,其实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也就产生了;不只是能力方面的差距,是品质、视野乃至人格,都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针对这一点,斯科持·派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长。”

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梁言相劝:“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我们其实随时可以改变自己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做一个正视还是逃避问题的人,权力始终在自己手里。”

3、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相对于“先苦后甜”而言,还有一句话让我们值得思考,那就是“没有苦哪有甜”。

斯科特·派克被评价为“杰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真诚”,他的真诚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在《少有人走的路》一开始,就明确地指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正视人生的苦难。”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用更多成块的时间,去面对去思考自己人生中“重要而不紧急”和“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我们更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做“紧急而不重要”和“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很多消遣的背后,不是没有问题和苦难,只是对它们的不愿正视罢了……

二、每日一学

第一部分: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问题和痛苦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意正视人生的苦难。他们一遇到问题和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仿佛人生本来就应该既舒适又顺利似的。他们哀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压力和困难,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们诅咒命运不公,偏偏让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他们的部落、他们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国家乃至他们的种族吃苦受罪,而别的人却安然无恙,过着自由而又幸福的生活。我非常了解这样的抱怨和诅咒,因为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奋勇前进?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并将方法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的过程又会带来新的痛苦。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痛苦、寂寞、内疚、懊丧、恼怒、恐惧、焦虑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道自由和幸福为何物。这种心灵的痛苦通常和肉体的痛苦一样剧烈,甚至令人更加难以承受。正是由于人生的矛盾和冲突带来的痛苦如此强烈,我们才把它们视为问题;也正是因为各种问题接连不断,我们才觉得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学校刻意为孩子们设计各种问题,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渴望获得成功而不是遭受失败,所以它会释放出最大的潜力,努力将所有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就能从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面对问题,智慧的人不会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他们会迎上前去,坦然承受问题带给自己的痛苦,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

然而,大多数人却缺乏这样的智慧。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时都想回避,甚至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假装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还有的人用药物和毒品来麻痹自己,企图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我们总是回避问题,而不是直接面对它们;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承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有的逃避问题者,宁可躲藏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世界里,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这无异于作茧自缚。心理学大师荣格一针见血地指出:“神经官能症,就是人生痛苦最常见的替代品。”

替代品最终带给人的痛苦,甚至比所逃避的痛苦更为强烈,正因如此,神经官能症才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不少人还没有解决旧的问题和痛苦,却又要逃避新的问题和痛苦,他们不断用神经官能症作蚕丝,把自己一层一层包裹起来,陷入重围,无法自拔。所幸,也有人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正常的痛苦。

事实上,如果不顾一切地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而且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长期的心理疾病会使人的心灵停止成长,不及时治疗,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心智就永远难以成熟。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律呢?如何才能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地说,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这些原则并不复杂,即便是10岁的小孩也能够掌握。不过有时候,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会因忽略和漠视它们而遭遇失败,甚至自取灭亡。实践这些原则,关键取决于你的态度,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对于那些时刻都想着逃避痛苦的人,这些原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他们也绝不会从中受益。接下来,我就要对这些原则进行深入的阐述,然后,再探讨它们背后的原动力——爱。

推迟满足感

不久前,一位30岁的财务专家来就诊,希望我纠正她总是拖延工作的坏习惯。第一个月,我们探讨了她对老板的看法,老板对她的看法,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父母的情况。接着,我们又讨论了她对工作与成就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对她婚姻观、性别观的影响。后来,我们还谈到她与丈夫和同事的竞争心理,以及这种心理给她带来的恐惧感。尽管我们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的心理分析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

直到有一天,我们闯入了一个显而易见、却一直被忽略的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

“你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

她回答说喜欢。

“你更喜欢吃蛋糕呢,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我接着问。

她兴奋地说:“啊,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你一般是怎么吃蛋糕的呢?”我接着又问。

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笨的心理医生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再吃蛋糕。”

就这样,我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她总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六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她总是尽量回避,结果,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工作却拖延了下来。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变得相对轻松了。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我就这样给她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小时计算,一个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我的看法,并坚决照此执行。由于她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所以,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早在童年时,从5岁开始,孩子就可以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例如,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多一点儿耐心,让同伴先玩游戏,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有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学会吃蛋糕时不先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让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机。当孩子满12岁时,应该已经无须父母敦促,就可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如果是这样,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就会把这个原则内化为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但是,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很多青少年都缺少这种健康的习惯,没有体会到推迟满足感的好处。不少孩子长到十五六岁,仍旧不懂“先吃苦,后享受”的原则,而是将次序颠倒过来。所以,他们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这些孩子的智商与别人相比毫不逊色,但却不肯用功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别人。他们说话做事全凭一时冲动,只要心血来潮,不是旷课逃学,就是打架斗殴;他们不愿思考,缺乏耐心,很容易与毒品为伴,故意跟警察发生冲突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先享受,后付费”成了他们人生的座右铭。如果父母这时才去求助心理治疗,往往为时已晚。因为意气用事的青少年通常不喜欢被人干涉,即便心理医生能以亲切公正的姿态慢慢化解他们的敌意,这些孩子也很难积极配合、参与整个治疗过程。他们的主观冲动过于强烈,经常逃避定期的治疗,心理医生的一切努力,常常以失败告终。最终,这些孩子被迫退学,浪迹社会,继续他们失败的生活模式。他们的成年生活也极为糟糕——婚姻不幸,精神恍惚,容易遭受意外事故,而精神病院或者监狱则可能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大部分人能够掌握推迟满足感的原则,学会先苦后甜,拥有足够的自制力,可以避免贪图一时安逸的恶果,却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懂得先苦后甜,最终成为失败者呢?答案目前尚无定论,仅有的答案也缺乏足够的依据。基因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他因素也有待科学论证,但大部分迹象表明,在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三、每日一行

1. 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 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 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 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 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 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从学到习·知行合一

学习学习,边学边习

习比学更重要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关注梁言相劝,让我们一起学习一流的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智成熟之旅:推迟满足感,自律的原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