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迭香赋》看曹丕曹植谁该得江山】

【从《迷迭香赋》看曹丕曹植谁该得江山】

原创: 初树 初树 1月23日

不得不说,香的初定名和当时的文明水平都有印证式关联。


如今虽然经济和科技日新月异,可我们叫世上最好的檀香为“老山檀”,无半点诗意空间。


在天下三分的曹魏乱世,一种从西域传入的香草被命名为迷迭香。迷迭香是个极具异国风情的香名,这个名字放到现在都很高逼格。魏文帝时期风靡皇宫内外,烽火连天也不能遏制美的绽放。


让迷迭香名垂千古的,是曹丕和曹植。


李时珍说∶魏文帝时,自西域移植庭中,同曹植等各有赋。大意其草修干柔茎,细枝弱根。繁花结实,严霜弗凋。收采幽杀,摘去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与今之排香同气。


魏文帝就是曹丕,据说曹丕极其喜欢迷迭香浓郁的芳香,不仅随身佩戴,他的宫苑里还种满了迷迭香,并为迷迭香作赋。同时代为迷迭香作赋的还有曹植和建安七子中的王粲、陈琳等。


注意此时曹丕、曹植夺嫡之战胜负已分,曹丕当了皇帝,曹植是刀俎上的鱼肉,还能同做文章事,可见,曹丕胸怀并不太糟,还很开明。


我们先来看曹丕的《迷迭香赋》

生中堂以游观兮,览芳草之树庭。

重妙叶于纤枝兮,扬修干而结茎。

承灵露以润根兮,嘉日月而敷荣。

随回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

薄西夷之秽俗兮,越万里而来征。

岂众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再看曹植的《迷迭香赋》

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凝晖。

流翠叶于纤柯兮,结微根于丹墀。

信繁华之速实兮,弗见凋于严霜。

芳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英芝。

既经时而收采兮,遂幽杀以增芳。

去枝叶而特御兮,入绡縠之雾裳。

附玉体以行止兮,顺微风而舒光。


其实不用反复看,也能感觉到,论才气,曹植当然是更细腻华丽,每一片树叶都是放在显微镜下展开幻想的,但再怎么婉转隽永,也不过是在山谷中游荡之灵秀气,既不得伸张,便难免入意淫之途。


曹丕的赋虽都有委婉境界,但基本不失其刚直向阳之势,是什么意思呢?拿二者和曹操之《短歌行》对比诵念一遍就可以很明确的感觉到,曹丕的意境更接近曹操。


这当然好理解,曹丕随曹操转战南北,其骨子里有一股“英雄”气,形诸文字,即是壮怀激烈、天下兴亡,总不离人间正气。而曹植呢,我们来看他千古流芳的《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形态之美古今无出其右,但想来想去,不就是一个美女吗?何至于此?试想若曹植得天下,还不知道如何荒淫无度。若天下竞效仿之,又不知离“庞贝城”败坏之几何?


曹操终是圣明,知道大魏需要一个“英雄”国君。


魏晋时期的文学,首推“三曹”,其中的曹丕、曹植都对迷迭香钟爱有加。可惜曹操去世的时候,迷迭香还没有传入,否则应多一篇千古文章。迷迭香为什么会让如此多文人墨客为之倾怀呢?


迷迭香原产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称之为海洋之露,非常浪漫。曹植说:迷迭香出西蜀,其生处土如渥丹。过严冬,花始盛开,开即谢,入土结成珠,颗颗如火齐,佩之香浸入肌体,闻者迷恋不能去,故曰迷迭香。


传说耶稣在逃离犹太前往埃及的途中,曾把衣服晾晒在迷迭香上,从此迷迭香可以治疗疾病。它的香味令人清醒,最典型的药效是可以增强记忆力,西方有句谚语“要想考得好,闻点迷迭香”,可见此香何等深入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迷迭香赋》看曹丕曹植谁该得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