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四十不惑

      前几日,老友小聚,70后的我们聊完孩子、工作,渐渐地就说到当前正热播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一讲到宁静,同是70后的几位喜欢的不要不要的,大笑太有年代代入感了。四十八岁的宁静,她的直、她的飒、她的通透 ,让她把生活过成自己最舒服的样子。不论走到哪都特别自信,把野心写在脸上,毫不怯场,这是她最让人羡慕的地方。毕竟在小花层出不穷的影视行业,“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 环境里,可宁静却活出了40+女性的肆意。不是手握多大的底牌,有多厉害,而是在于纵然历经人世沉浮,依然对爱恨欣赏,直来直往,活出了我们向往的人生姿态。

      我们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总觉得40岁太遥远了,就像遥不可及的星空,总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光,还有更多的精彩和可能。可不知从何时起,恍然发现时间过得飞快,小时候盼着过的年,现在害怕到得太快了,忙忙碌碌一年还没觉得做出点什么呢,一眨眼又是一年到了,于是只能感叹时光易把来人抛。

      由于人性里本能的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所以我们对年龄一直有着很深的焦虑。从生理的角度来讲,因为老去,青春美貌不再,颜值和身材的变形走样,使我们害怕自己失去性吸引力;同时我们担心因为衰老所产生各种疾病。从心理角度来讲,我们无法再像年轻的时候,能充分利用自己年龄的优势,去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惶恐时日不多,梦想难以触及。毕竟纵观历史,大凡在四十岁的年龄,中国文化人传统观就是写自传的年龄了,俞平伯的《中年》,讲了中年是说不清楚的东西,“遥指青山是我们的归路”,意思就是太阳过了中午就斜日西下了,所以赶紧找到归宿归去来兮吧。但我不尽其然,古人平均寿命也就四十来岁,而我们现代人平均寿命七八十岁,再长点可过百岁。如果把人生看成一篇文章,四十岁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前面是正午烈日的青春已翻篇 ,后面要来的是坐观云卷云舒喝着下午茶的的中年,一天的时间才刚过半,还有黄昏的绚丽和夜的静谧呢。

      席间大家聊到了上学时的青葱岁月,一友人说:”我喜欢现在的自己,也许与20岁的时候相比,现在的我身材臃肿,皮肤暗沉,父母老去,孩子幼小,工作繁重,家庭劳累,压力山大,但我还是喜欢现在的自己。”她说自己当年读书早又晚熟,入世太早,少年贪玩,青年贪恋爱情,心中没有方向,懒散过,奋斗过,睥睨过,痛苦过,卑微过,成功过,失败过,现在的自己,能够直视内心,清晰地寻找自己心的方向,热爱生活,从爱自己开始,一点一滴积累着真实的自己。终于在40岁之后,勇敢去做自己,豁然接纳自己,接纳生活,接纳了世界。中年的自己,虽然青春不在,但热情不减;精力已减,但冲劲依旧;骄傲减少,但淡然更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着比年轻时更充盈的内心,能够让自己有耐心静看窗外白云舒展,在那一刻抛去疲惫与焦虑,让自己喘息一下,推开门,再去精神抖擞的应对那中年的一地鸡毛。

      孔子曰四十不惑,意思是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这里的判断力我认为其实就是来自之前人生的积累和沉淀。 友人说:”我现在更多的是凭自己的直觉去做事,听从自己的内心,怎么可以做,怎么不可以做,遵从我的道德直觉,不去畏惧其他人的评价,不去过多思考的所谓理论和大道理!”作为企业高管的他,北漂过,创业过,沉沦过,辉煌过,多少风雨磨练出他现在自然而然的直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而实现自己精神的自由。

        人到四十,不仅知道有所为,更知道有所不为。知道有所为并不是成熟的标志,而知道哪些事力所不逮,哪些事应该舍弃,才是一种从外而内的自省和自知,是真正成熟的标志。 高晓松说:”原来我以为四十不惑,没到四十岁的时候,老觉得四十不惑意思就是说,你就都明白了,什么都懂了。其实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发现,四十不惑的意思是说,到了年纪你不明白的事,你就不想明白了,其实就是生活的通透。”人到四十,有了稳定的思考方式和处事原则,他精明的知道怎么对自己好,他的内心已经已经替他做了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合适的选择。

      所有的旧日都为着今天的自己准备,我想如果人生可以用酒来比喻的话,那么四十岁之前就是酿酒期,四十岁当则是酒熟期。这个年龄段儿,不再苦涩,也不再猛烈,在深厚中透出隽永,平和中溢出深邃,浓郁中飘出清香 ,因此也就更值得回味。四十不惑,更多的是明悟,是从容,是自信,是不悔过往,不惧未来,活在当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四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