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元 | | 三游护国岩

近年来,一逢春节,乡亲们碰面互道新年好后就问“登护国岩了吗”,似乎不登护国岩就没过春节似的。随着旅游经济越来越热,平时在外奔波或是在家忙碌的乡亲,都想趁着春节几天,走走看看。特别是疫情一来,不能远足,家乡的名胜古迹——安溪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岩就是最佳去处。



听着乡亲们谈着护国岩的种种奇观,孩子在我身旁蠢蠢欲动,问:“爸爸,您去过吗?”“去过二次了!”我不禁陷入回忆中。

第一次登护国岩是我在灶坪小学念五年级的时候,大部分记忆已经风化了。只记得陈金表校长赤脚站在险峻的乌石岩顶,班主任肖木金老师赤脚站在两块巨石的狭缝中间,接力似的把班里几十个孩子分批次拉上岩顶又护送下来。同学们站在高高的岩顶举目远眺,一片辽远而苍茫,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现在回想起来,老师冒险护送我们上上下下,用心良苦,应该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人就要高瞻远瞩。回来后,肖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作文,说“一路上,小草向我们点头,花儿向我们微笑”,那是我小学阶段听到的最美的句子,至今难忘。

第二次登护国岩是我在崇文中学读初中的时候,整个年段两三百人,浩浩荡荡像潮水一样涌了上去,又退了回来,记忆如沙滩上的脚印,被抹平了。偶尔翻旧照,依稀能看到杂草丛或荆棘丛中的石头上,坐着几个勾肩搭背、笑意盎然的稚嫩少年。这些泛黄的照片告诉我曾到过那里。

忽然感觉胳膊在动,原来是孩子拉着我的手摇动呢,只见他热切地看着我,朝我眨眨眼,那意思我懂。于是,我指着村庄背后的凤山对他说:“那座形似'飞凤昂首'的山有1000多米高,从老家爬上山有5公里,翻山过去,还得再走2.5公里才到达护国岩,你行吗?”“小意思。”他举起右手摇一摇,不屑地说。我才想起孩子读小学六年级了,登山肯定没问题。但因为时近午后,怕来去匆忙体力不支,就决定骑着摩托车到位于“飞凤”上背的千年古刹凤山岩,然后才开始爬山,这样可以少走3公里左右。

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盘旋,山路有时似柔肠百转,有时又如神龙摆尾。沐浴着习习春风,我们一家三口兴致很高,一会儿,到了凤山岩停车场,我锁好摩托车,开始了攀登之旅。

此时,阳光正好,我和爱人看着由灰白石块与水泥浇筑而成的台阶蜿蜒盘旋而上,消失在密林处,未攀登心先发怵。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了,刚开始时坡度不大,两旁茶园青青,涧水淙淙,身心顿时得到了浸染和洗涤。到了茶园尽头,古木成林,阳光斑驳,台阶渐渐陡峭起来了。我们弯腰俯首,奋力而爬,衣服脱得只剩一件单衣了,仍汗流浃背,爱人不时停下来,双手扶着古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抬头一看,孩子轻松惬意,正在前面向我们招手呢,我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于是招呼爱人继续爬,一看到有人下山就像遇到救星一样,气喘吁吁地问“离山顶还远吗”,一听说还很远,心里不由一阵发苦。孩子已经消失在密林的拐角处,于是我们奋力而追,突然看到一段台阶,陡得如直立着的梯子,爱人一看到这就说心里堵得慌,好像喘不过气来了,又要歇一歇了。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好不容易爬完台阶,孩子已经在平路上侯着了。

沿着灰白石块砌成的平路,穿过山脖子上一条长长的峡谷,走在前面的孩子突然一声惊呼“爸爸妈妈,快来看”,我们加快脚步,眼前豁然开朗,只见远处深深的峡谷中一块巨大乌石如擎天巨柱般穿空耸立,乍一看,顶上还戴着一顶蘑菇型的帽子,细细一瞧,那原来是两块下平上弧的乌石合并在一起。那就是护国岩了。我们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岩顶和周围人流涌动,好不热闹!

继续往前走,碰到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游览完要回家的乡亲;也有附近村庄的游客慕名而来,游了护国岩后,带着家人沿着台阶走走看看,指指点点,发现高山茶园也是一大美景,真是意外之喜。我们越走越轻松,不一会儿,就到了乌石山下。

看着通向护国岩的“Z”字形台阶又陡又窄,上上下下的游客都侧着身子走,我们也小心翼翼地侧身往上走。走到“Z”字路的尽头,只见蘑菇型帽子的东边下用条石盖了一间石屋,石门的门楣上刻着三个红色大字“甘露室”,这就是护国岩的石殿。走进去一看,发现岩宇分内外殿,两殿相邻,内外殿依着石壁凿上佛龛,刻着三尊石佛,孩子好奇地问我,这三尊石佛可有来历?我说他们来历可大了。于是我饶有兴致地把有关他们的传说娓娓道来。

据说这三人是南宋时的武僧,一师两徒,武艺高强,住在这里潜修,曾收留南逃避难的南宋太子赵构,并与追寻至此的奸党殊死搏斗,英勇就义。赵构登基后,为纪念乌石岩的这段经历和三位高僧保驾的大功,在建炎四年敕封乌石岩为“护国岩”,并叫人雕刻这三尊白石佛像,使之世代受人供奉。后人为纪念他们还题了两对对联:“护太子发祥里佐声誉,国振兴启塑尊严神灵”和“保佑众生圣神永在,国泰民安瑞气长存”。省里的考古专家根据殿内留存的纪年款——“宝佑丙辰六月建造内殿”等,推断这里是南宋遗迹。

一说完,只见孩子跑到东殿,探头探脑,指着顶上的一个深不可测,粗如海碗口的洞,问我这是什么?我哈哈一笑,说:“你算问对人了。这是'漏米洞',与我们老家——流芳有关。流芳原名'漏仓'。传说,凤山山脉延伸出的山脊如狮身,石寨角落是狮头,漏仓恰好是狮嘴和食槽,太子避难时,招人读书练武,僧多粥少,于是在山神的帮助下雄狮在漏仓四处偷吃稻谷,吃进的东西就从这洞中漏出来,因为这里的绝壁恰好是雄狮的屁股,洞不就是出谷口嘛!哈哈!”我一说完,忽然听到一阵热烈的掌声。原来我周边聚集了一群游客。看来,我临时客串一回导游了。听我说得有趣,一个圆头圆脑的小胖墩笑嘻嘻地指着殿内石壁上一个洞孔问:“叔叔,这个洞孔也有传说吗?”我说:“有啊。我小时候来过,这个洞孔常年渗出清澈泉水,清爽甘甜!可惜现在干了!但传说可没有消失。刚才说这里是雄狮的屁股,狮子在漏仓偷吃稻谷,也在漏仓溪喝了不少水,于是就从这洞孔尿出来了,所以这也叫'狮尿泉'。”我瞥了小胖墩一眼,只见他赶紧捂住嘴巴。我不禁莞尔,接着说:“传说,南宋太子赵构在这儿避难三年,吃的米和喝的水就是雄狮在山神的帮助下运用神通偷来的。我老家'漏仓'就是粮仓,因为功劳很大,流芳百世,就更名'流芳'了。”

游客们纷纷说到,大家都抱着走走看看的心态,没想到这石殿中还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爱国护国的动人传说,“护国岩”真是名副其实啊!

接着,大家绕着护国岩走一圈,看着护栏外深不见底的深渊,胆子再大,也走得战战兢兢,怕一不小心就发生不幸。当绕到两块乌石缝间,我们看到一些年轻的游客手脚并用地爬上乌石顶,一些游客手脚并用慢慢往下挪。我问爱人和孩子要不要上去?爱人说:“不上去吧,安全第一,我们以后找游客少的时候来,再登上去看看。”旁边的游客也说,今天听到护国岩的历史传说就是最大的收获,上不上岩顶都无所谓了。

“那岩顶能看到什么景观呢?”孩子好奇,忍不住问道。“听人家说,没有云雾遮挡的晴天,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厦门鼓浪屿全景。当然,也可以看到附近山上千奇百怪的石头,如石牛、石猪、石鼓、石蛤蟆等;最美是在'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秋天,整座乌石岩像是'横天的飞焰',漂亮极了。”爱人接过话说:“其实最美的是护国岩历史传说中蕴含着慈悲仁善的美德和保家卫国的情怀。”

我们缓缓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些面带年节喜庆的游客谈笑风生,迎面走来,朝着护国岩走去,远远传来“听说护国岩要建成国家森林公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回头一看,护国岩的峭壁在夕阳中光泽流动,熠熠生辉!

(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陈振元,泉州安溪龙涓人,教师,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丰泽区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北师大泉州附中语文教研组长,获得泉州市第二届中学语文(高中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08.12)和泉州市中小学教师(高中语文)教学技能比赛二等级(2015.10),于2009.8——2015.7连续六年任教高三语文,2015.8调入泉州工商旅游职业中专学校。2020年4月学习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福建日报》《泉州晚报》《潮州日报》《金陵晚报》《菲律宾商报》和中国作家网等。曾获得泉州市“决胜脱贫,小康泉州”征文大赛三等奖(2021.01)和纪念“李尚大先生百年诞辰”海内外征文比赛三等奖(2021.04)。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振元 | | 三游护国岩)